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中创碳投助力《“双碳”目标与绿色低碳发展十四讲》新书发布

· 公司要闻

2023年4月26 日下午,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主办的《“双碳”目标与绿色低碳发展十四讲》(下称《“双碳”十四讲》)新书发布会暨“加速中国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新书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和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丁丁出席并致辞。

broken image

图 |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

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致辞

broken image

图 | 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丁丁致辞

金之钧院士在致辞中表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全社会都需要加强学习。《“双碳”十四讲》一书将助力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双碳”意识,增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以更好实现“双碳”目标。“双碳”目标提出两年多来,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并掀起学习讨论热潮。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都在全面扎实推进“双碳”工作。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

《“双碳”十四讲》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发起并资助,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主编,二十余位在“双碳”领域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学者共同编纂,人民日报出版社提供出版支持,旨在帮助各级党政干部与企业领导深入学习理解“双碳”目标,进一步推进“双碳”工作,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会上,陈迎研究员代表作者团队对新书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她表示,落实“双碳”目标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只有先建立正确的认识,才有寻找解决方案,转化为自觉行动。为此,《“双碳”十四讲》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内容设置系统全面,写作风格深入浅出,并结合具体案例、知识窗和思考题,方便广大党政干部、企业领导和普通读者学习理解。

broken image

图 |《“双碳”目标与绿色低碳发展十四讲》主编、中国

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介绍新书主要内容

围绕“双碳”目标,《“双碳”十四讲》精选十四个主题。从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碳中和进程的大背景切入,该书首先概括介绍了“双碳”目标的科学基础、概念内涵、战略意义以及推进“双碳”工作的“1+N”政策体系等内容,并聚焦产业发展、能源转型、工业绿色发展、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绿色交通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依托实际案例,对具体领域和部门绿色低碳转型实施路径和政策行动进行了详细阐述。作者团队在书中深入探讨了“双碳”目标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生态系统固碳增汇、企业应对、社会发展转型、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双碳”领域的共性问题。

broken image

图 | 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

委员潘家华、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就新书及“双碳”相关议题进行对话

推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以及作者代表出席活动,围绕“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国内外对碳中和概念的辨析,“双碳”目标与公正转型、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固碳增汇等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中创碳投副总经理钱国强受邀负责第十讲“双碳”目标与企业碳管理的编写,并在会上介绍了相关内容。

broken image

图 | 参会嘉宾与作者团队代表合影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表示,能源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中国是当前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尽管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仍超过56%,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也领先全球,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均连续位居全球首位。在推进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应持续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努力实现“摆脱煤炭依赖、跨越石油时代、拥抱新能源未来”这一目标。

 

订阅
上一篇
中创碳投受邀参加中国国际商会“乡村振兴”主题会员活动
下一篇
公司要闻 | 江西省共青城市人民政府领导赴中创碳投交流座谈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