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资委于2022底出台《市管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市管企业在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及碳排放效率、构建绿色产业格局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及阶段性的量化目标。这意味着市管企业需要深入研判发展形势,确立战略路线,明确工作任务,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将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融入企业各项工作。本次行动方案的印发也将有效推动市管企业助力北京市完成达峰目标。
01
《市管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内容解读
《行动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措施三个部分,《行动方案》设定了市管企业2025年和2030年的具体量化指标以及7个维度的25项具体任务措施,充分体现了市管企业作为助力北京全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坚力量的工作定位。

图1 | 《市管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框架内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通用性目标指标外,《方案》还针对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装机等领域制定了行业性指标。上述指标也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规划》以及《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高度协同,充分体现了北京市的排放行业性特征及重点工作方向。
尤其是2025年市管企业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目标达到15%以上,超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规划及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进一步提高约10%,可见在“十五五”期间北京市将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替代工作,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市管企业而言,应根据行动方案目标提前布局,逐渐在能源替代和绿色产业方面加大投入,加快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建设,以科技和数字化助力北京市碳达峰目标实现。
表1 | 《市管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量化指标情况对比

除量化指标外,《行动方案》中重点强调了几个方面。
一是市管企业应建立双碳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市管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是否完成双碳目标不仅会成为企业负责人考核标准之一,也会成为市管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重要考量目标。同时支持市管企业积极披露碳排放数据,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加大市管企业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并且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国有资本向绿色低碳产业集中。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国有资本聚焦绿色低碳科技和产业进行投资,对生产能耗和碳排放达不到要求的市管企业加快进行重组和调整。重点投资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建筑产业,新增汽车全面实现新能源化,推动新建公共建筑绿色低碳化。
三是行动方案包含了禁止性规定。《行动方案》明确禁止了新建和扩建燃气独立供暖系统,积极开展地热及热泵替代燃气进行供暖,布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由此,涉及供暖的市管企业要避免相关项目投产。同时《行动方案》要求适时修订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对于业务领域涉及高耗能、高污染的市管企业来说,应主动舍弃掉被列入到禁止和限制产业目录的业务板块,避免风险。
02
“SMART-ABC”框架在
市管企业碳达峰行动中的应用
中创碳投通过长期的双碳咨询服务,总结出的碳管理“SMART-ABC”框架与《行动方案》要求高度契合,基于这一方法论梳理的市管企业碳达峰行动要点如下。
表2 | “SMART-ABC”框架在《方案》中的应用

03
市管企业碳达峰工作建议
中创碳投建议北京市管企业在碳达峰工作进程中,优先开展以下工作:
🔹 摸清家底
开展碳排放核算、摸清排放家底是企业提出目标和制定规划的前提。市管企业应当对历史年份碳排放展开全面盘查,摸清碳排放家底,梳理碳排放来源、特征等信息,为后续碳排放核算以及碳减排实施奠定数据基础。重点对于下属业务中与量化指标相关的板块进行对标,分析差距,找准发力点。
🔹 确立目标
制定目标和规划需要分析市管企业在当前政策要求下的工作定位及原则,识别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并结合未来发展规模(比如营收目标、产量目标等)所带来的碳排放增长,考虑产业升级转型、工艺革新、能源结构优化、碳汇等减排措施的贡献,分情景预测碳排放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论证提出碳达峰及阶段性减排目标。
🔹 规划减排
市管企业减排规划路径需要将中长期规划中的目标进行分阶段分解,确定每个阶段的详细工作内容,构建企业层面的碳管理支撑体系及工作机制,将战略规划落实为具体行动,如能源转型节奏、减排技术应用时序、产业布局规模、减少产品碳足迹等。
🔹 建立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达峰目标及任务得到落实的重要保障,基于碳达峰各项工作任务的要求,梳理相关责任部门及任务要求,理顺碳管理支撑体系及工作机制,明确全公司范围内碳管理工作的“权责和流程”,做好相关人员能力建设活动,做到“准备到位、有序应对”,充分将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企业各项工作。
🔹 信息披露
对内做好碳达峰工作的宣贯工作,提升员工对碳达峰工作认识,确保碳达峰工作任务的整体贯彻。对外做好目标行动披露宣传,展示市管企业责任形象,树立行业标杆,引领企业碳达峰行动。
04
市管企业双碳工作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