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国配额 成交情况

🔹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32.4万吨,总成交额0.19亿元。挂牌协议周成交量12.4万吨,周成交额0.07亿元,本周五收盘价为57.03元/吨。本周大宗协议成交量20.0万吨,周成交额0.12亿元。
🔹截至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04亿吨,累计成交额90.58亿元。
🔹本周全国碳市场线上活跃度降低,碳价出现小幅波动,最终碳价较上周相比下跌1.1%,自57.69元下跌至57.03元。线下产生1笔交易。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53.00元,最高为58.00元。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53.00元,最高为58.00元。
🔹本周线上成交量为12.4万吨,较上周线上成交量相比减少77.5%。
🔹本周线下成交量为20.0万吨,较上周线下成交量相比减少73.8%。
2
广东配额 成交情况

🔹广东碳市场本周交易活跃度增加,碳价出现小幅波动,最终碳价较上周相比下跌0.5%,自76.74元下跌至76.35元。线下无交易产生。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76.15元,最高为79.00元。
🔹线上成交总量为10.9万吨,交易量相比上周增加75.8%。
3
湖北配额 成交情况

🔹本周湖北碳市场交易活跃性增加,碳价呈现下跌趋势,最终碳价较上周末相比下跌6.3%,自46.40元下跌至43.46元。线下无交易产生。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41.20元,最高为48.33元。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为79.8万吨,交易量相比上周大幅增加。
4
上海配额 成交情况

🔹本周上海碳市场交易活跃性下降,碳价出现小幅波动,最终碳价与上周末相比下跌3.1%,自57.24元下跌至55.44元。线下无交易产生。
🔹线上成交价格最低为53.50元,最高为55.44元。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为3.2万吨,较上周成交量相比减少22.0%。
5
北京配额 成交情况

🔹本周北京碳市场交易活跃度降低,碳价再次冲高,本周二碳价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49.00元。最终碳价较上周末相比上涨14.5%,自126.68元上涨至145.00元。线下产生1笔交易。
🔹线上成交价格最低为133.43元,最高为149.00元。
🔹线下成交价格为97.05元。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为2.9万吨,与上周成交量相比大幅减少。
🔹本周线下成交总量为6.2万吨,与上周成交量相比大幅减少。
6
天津配额 成交情况
🔹天津碳市场本周无交易产生。
7
深圳配额 成交情况

🔹深圳碳市场本周活跃度降低,碳价呈现下跌趋势,最终较上周相比下跌4.1%,自56.20元下跌至53.89元。线下无交易产生。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53.89元,最高为57.01元。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0.9万吨,与上周成交量相比减少52.6%。
8
重庆配额 成交情况

🔹重庆碳市场本周线上无交易产生,线下产生1笔交易,成交价格为29.00元,成交量为4.0万吨。
9
9
福建配额 成交情况

🔹福建碳市场本周交易活跃度增加,碳价先下行至低点后回暖,最终本周末碳价与上周末价格基本保持一致 ,自32.01元下跌至32.00元。线下无交易产生。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30.45元,最高为32.00元。
🔹本周线上成交23.5万吨,交易量相比上周大幅增加。
10
10
CCER成交情况

🔹本周CCER成交总量415吨,与上周成交总量相比大幅减少,本周只有四川、北京产生少量交易,其余试点本周无CCER交易。
🔹从开市以来累计成交量来看,上海CCER成交量位于第一位,远远高于其他试点,广东位于第二位,天津位于第三位。
11
绿色金融市场
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落地长岛
近日,位于山东长岛南长山街道孙家村的东源海洋牧场成功办理300万元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质押贷款。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落地山东长岛。碳汇贷是长岛农商银行新推出的一款绿色创新金融产品,为金融领域助力生态价值实现提供了“试金石”。
长岛是山东省正在建设的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锚定高水平打造全国首个国际零碳生态岛的目标任务,今年以来,不断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先后发放“海洋牧场物联网贷”、“海洋碳汇贷”等绿色贷款1.94亿元。
江苏扬州落地全省首笔光伏碳减排挂钩贷款
近日,在人民银行扬州市中心支行的指导下,扬州分行成功发放224万元光伏碳减排挂钩贷款,期限7年,专项用于仪征星火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这也是全省成功发放的首笔光伏碳减排挂钩贷款。
内地市场首只中新ETF互挂产品——亚太低碳ETF即将发售
12月6日,南方基金发布公告,南方基金南方东英银河联昌富时亚太低碳精选ETF(QDII)(简称:亚太低碳ETF,代码:159687)将于12月9日起正式发售。该ETF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和新加坡交易所自签订深新ETF产品互通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后,在内地市场上市的首只与新加坡交易所互挂的ETF产品。标志着内地投资者可以在境内通过境内交易所间接投资新加坡市场的ETF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