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上周碳讯 | 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产融合作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产融合作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期,工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全文提出9项主要任务,亮点包括绿色金融改革、规范发展碳金融服务、支持将ESG纳入企业信用评级,注重绿色金融在工业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

《意见》支持构建工业碳核算方法、算法和数据库体系,推动碳核算信息在金融系统应用。研究建立绿色科创企业培育引导机制,支持“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意见》强调工业绿色发展信息共享机制,围绕建立绿色发展指导目录和项目库,建立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平台,鼓励企业主动披露相关信息,推动支持信用评级机构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纳入企业信用评级。

《意见》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一任务中,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金融产品,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碳期货市场,规范发展碳金融服务。

《意见》还强调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推动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快应用金融科技,对工业企业和项目进行绿色数字画像和自动化评估,从而提高个性化服务能力;根据产业链数字图谱和重点行业碳达峰路线图,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强调围绕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核心,加强对上下游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意见》提出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针对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率先开展碳核和绿色金融示范区建设。

国务院: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比2020年下降18%

近日,中国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7.5%,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79%左右。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意见》从7个方面明确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在“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中提出,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大力推进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工作。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管制度,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

《意见》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提出,“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分别下降10%、5%左右。原则上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支持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鼓励自备电厂转为公用电厂。

国家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公布《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针对煤电行业低碳发展提供思路,包括煤电机组灵活性高、煤耗水平低、煤电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做好清洁能源消纳保障和支撑。

《通知》要求各地要求11月底前将煤电机组改造省级目标和实施路径、制定本地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报送至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

根据《通知》,对供电煤耗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的煤电机组应加快创造条件实施节能改造,对无法改造的机组逐步淘汰关停并视情况将具备条件的转为应急备用电源。鼓励现有燃煤发电机组替代供热积极关停采暖和工业供汽小锅炉对具备供热条件的纯凝机组开展供热改造,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十四五”期间实现煤电机组灵活制造规模1.5亿千瓦。

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将建筑碳排放计算作为强制要求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建筑碳排放计算要作为强制要求,在建筑可行性报告、建筑方案及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碳排放的分析报告,在项目不同阶段需要进行碳排放计算分析并严格执行。

《规范》还进一步明确了强制标准,与过去对建筑相关碳排放标准中的“推荐或建议”态度和未对碳排放强度进行强制性要求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进行对比,《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强制标准,即碳排放强度平均应降低到7kgCO2(m2·a)以上。

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

11月8日,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以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厘清了重点支持对象,并撬动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据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预测,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可能释放1万亿级别的货币量。

据了解,人民银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较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向减排重点领域内的企业提供减排贷款,贷款利率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提供资金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以调动银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信贷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效率。

除此之外,人民银行还要求金融机构公开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情况及贷款带动的碳减排数量等信息,并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核实验证,强化了金融机构对碳减排信息披露等制度的安排,引导资金精准投向有成效的领域。

央行还要求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对向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强调不同类型企业均有获得平等碳减排贷款的权利。

订阅
上一篇
关于COP26的那些事儿
下一篇
公司要闻 | 中创碳投唐人虎总经理受邀参加 “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