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6 日,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主办的国际供应链脱碳创新研讨会在北京阿里巴巴朝阳科技园盛大召开。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创碳投首席技术官唐进主持的 “产品碳足迹管理” 平行论坛同期顺利举办。论坛汇聚了来自国际组织、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的资深专家,共同探讨碳足迹管理中标准不统一、数据壁垒突出、供应链协同不足等行业痛点,为全球供应链脱碳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参考。
聚焦行业痛点,搭建高端交流平台
当前,全球贸易已加速迈入 “碳约束时代”,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产品碳足迹列为通关指标,中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亦明确要求 2027 年前建立百项碳核算标准,在此背景下,“产品碳足迹管理” 平行论坛应势举办。中创碳投首席技术官唐进在主持时强调:“随着全球碳规则的日趋严格,碳数据正成为供应链的‘通用语言’。本次论坛围绕标准统一、数据共享与行业协作展开,邀请一线实践者分享经验,试图破解全球供应链碳核算碎片化难题,助力企业在低碳转型中找准方向。”

图|中创碳投首席技术官唐进主持 “产品碳足迹管理” 平行论坛
主旨演讲:多维度剖析产品碳足迹管理实践
论坛主旨演讲环节,四位嘉宾从国际框架到行业落地,多维度解读产品碳足迹管理的创新路径。 WBCSD 碳透明度伙伴关系(PACT)总监Naama Avni-Kadosh深度介绍了PACT,一套面向全球、强调数据可靠性与可比性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框架,该协议被视为解决“方法论碎片化、数据孤岛”的关键工具,为产品碳足迹核算建立统一语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胡柯华分享了从原料到门店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体系,并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30个品牌、100个单品的碳足迹追溯试点。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闯介绍,国网英大以“碳足迹服务平台+绿电绿证”双轮驱动,已为电工装备全链条提供核算、认证、金融一站式碳管理服务,助力置信电气等非晶变压器企业三年内碳强度降23.5%、销量增50%。飞利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负责人刘可心以低氦核磁共振仪为例,阐释"生态设计降低设备终身碳强度"以及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医疗设备减碳路径。

图|主旨演讲
互动对话:实操痛点破解与行业协同创新
互动对话环节,来自阿里巴巴、比亚迪、雅苒中国、SMART TRADZT 的嘉宾围绕供应链碳管理实操难题展开热烈讨论,碰撞出诸多创新思路。
供应链碳排放管理与范围 3 减排衔接
比亚迪碳排放管理负责人李平山分享了应对欧盟电池法案的经验 —— 比亚迪倡议联合主机厂统一向供应商采集数据,并自建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既满足了国际合规要求,又降低了供应商重复填报的负担,实现了企业范围 3 减排策略与供应商管理的高效协同。阿里巴巴 ESG 战略运营及研究部总监肖镭则披露,阿里 2025 财年通过优化物流包装、鼓励员工低碳出行等举措,已实现范围 3 减排 84.3 万吨。同时,他也强调了加强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未来将进一步依托 AI 技术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
产品碳足迹核算挑战与破局
雅苒中国食品价值链及再生农业项目负责人周晓薇介绍,通过低碳硝基氮肥结合科学的田间农艺管理,雅苒在玉米种植价值链中实现了碳足迹减少 30% 以上、产量提升 6-7% 的双赢,为农食行业碳核算提供了 “实测数据 + 技术创新” 的解决路径。SMART TRADZT 创始人 Chee Kong Chung 则提出 “PACT 框架 + AI 模板” 方案,帮助中小企业快速生成产品碳足迹报告,通过 “绿色采购平台” 联动上下游,用杠杆效应撬动全链条减碳。
论坛成果:凝聚共识,推动碳数据成为供应链通用语言
本次 “产品碳足迹管理” 平行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汇聚了国际组织、行业协会及企业的实践经验,更在标准协同、数据共享、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广泛共识。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产品碳足迹管理已成为企业应对国际碳壁垒、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抓手,未来需进一步推动跨行业合作,加速碳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让碳数据真正成为供应链的 “通用语言”。
中创碳投作为论坛承办方,将持续发挥技术优势,助力企业破解碳足迹管理难题,推动中国产业在全球低碳竞争中从合规适应迈向主动引领,为全球供应链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与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