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主办的《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发布会展现了我国在低碳行业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的有力佐证。
《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归纳、总结和梳理了2018-2022年我国碳标签制度的发展现状。报告共分为总报告、行业篇、调查篇、评价篇、国际借鉴篇、案例篇和附录七个部分。报告总结了碳标签制度的实行对企业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双碳”目标下的转型是一道必答题。许多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转型所带来的短期阵痛,企业需要设法消除减排过程中增加的成本,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且从中找到新机遇。
发布会由《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主编之一、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执行秘书长李鹏主持。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江必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费维扬,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侯立安,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黄建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赵忠秀,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改革发展司一级巡视员、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家顺,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跆拳道奥运冠军陈中等出席会议,为《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布揭幕并发言。

图 | 《碳标签发展报告》揭幕仪式
会上,中创碳投咨询事业群总监刘莉作为碳标签评价机构代表出席并进行主题发言,刘莉分享了中创碳投近十年来在碳足迹与碳标签领域的实践与经验,并介绍碳标签作为一种特定标识,可直观量化或定性展示产品的碳信息。在政策导向下,国内外绿色采购要求逐步升级,低碳供应链关注度正在提升,企业开展碳足迹与碳标签工作可有效应对供应链管理的气候风险。最后介绍了中创碳投的产品碳标签评价案例,通过评价企业产品相对传统产品的减排效果,助力企业提升了低碳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

图 | 中创碳投咨询事业群总监刘莉进行主题发言
中创碳投是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的首批碳标签评价机构,具有丰富的碳足迹与碳标签评价经验,数据核算依托多个国际、国内知名的数据库支撑,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产品碳足迹服务,截至目前已服务电池、新能源、机械设备、消费、石化、化工、纺织、环保技术等多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