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 中创观点

 中创观点 | 中创碳投助力世界银行2021年《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中文版发布

 

近日,世界银行集团在线发布了由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翻译完成的《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21》中文报告。本报告英文版已在2021年5月25日发布。

报告总结了2021年碳定价机制在全球的进展与现状。报告显示,目前世界各地运行的碳定价机制共计60余种,覆盖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20%,在2020年-2021年之间产生收入530亿美元。这些进展标志着碳定价收入较去年增加17%,但是碳定价机制的潜力仍未得到充分挖掘,多数机制的碳价远低于实现气候目标所需的水平,当前气候行动的范围和强度也需要进一步扩大。

全球范围内使用碳定价机机制的地区继续增长。在过去一年中,新的碳定价举措不断涌现,全球正在实施中的碳定价机制有64项,主要指碳市场和碳税,计划实施的有3项。所覆盖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21.5%,显著高于2020年的15.1%。报告将这一增长归因于中国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启动。中国碳市场在启动初期将覆盖约40亿吨CO2,首个履约周期涉及2225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broken image

碳税和碳排放交易体系图

全球碳定价收入稳步增加,但碳价水平仍不足以推动气候目标实现。与前两年类似。本次报告依然指出尽管许多管辖区的碳价格不断上涨,但仍大大低于与《巴黎协定》2℃温控目标而设定的价格范围。今后十年,如要实现1.5℃温控目标,碳价水平需要更高。且其中仅不到4%的碳价水平与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一致(到2020年将达到40-8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到2030年达到50-10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

broken image

碳价水平2021

各方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背景下做出脱碳承诺和内部碳定价机制。报告指出国际层面上对于碳定价机制的合作兴趣仍在不断提升。且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利用内部碳定价来减少其价值链上的排放量。2020年全球共有853家企业宣布已使用内部碳定价,1159家企业表示有意在未来两年内采用内部碳定价,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中的226家,共比2019年增长了20%,所涉及企业的市值总额从2017年的7万亿美元增长至27万亿美元。同时报告预计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承诺实现净零目标,以及来自投资者的压力,使用内部碳定价来减少供应链排放量的需求在未来仍可能会继续增长。

尽管 2020 年经济低迷,碳信用市场仍在继续增长,其注册项目和发放信用的数量都大幅增加。过去一年,碳信用市场出现了显著增长。尽管出现了新冠肺炎和经济低迷,但注册项目数量 76 增加了11%,从 2019 年的16854个增加到 2020 年的18664个。同期,发放的碳信用数量也增加了 10%,使 2002 年以来发放的碳信用总量达到约 43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 2000 亿棵树一年的吸收量,或全球温室气体年排放量的7.9% 然而,这些年度供应量远低于《京都倡议书》第一个履约期前的2012年市场供应高峰水平,当时发放和项目登记数量比现在的数量高出五倍。

broken image

累计发放碳信用情况(2019-2020年)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和世界银行长期合作,为世界银行提供中国碳市场政策和市场信息咨询服务,也为本报告的编写提供了支持。中文版报告由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翻译完成。负责本报告翻译的成员有:陈志斌、张佳明、刘卓君、赵翼泽。

来源: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21》,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报告下载链接。

订阅
上一篇
 关于中创碳投停止碳排放核查业务的声明
下一篇
 上周碳讯 | 发改委: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