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中创分析 |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

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解读与展望

· 中创观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正式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旨在解决行业结构性矛盾、优化能源网络布局、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地位,同时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提供坚实支撑。在行动方案的推动下,新能源车配套设施的发展将开启以高质量服务和智能化运营为核心的新阶段。

一、 政策出台背景: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与充电设施的结构性挑战

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迈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自2011年起,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4-2024十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了约143倍;近两年(2023年至2024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4%,远高于传统燃油车或整体汽车市场增速。在销量方面,2025年1-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22.8万辆,同比增长34.9%,创历史新高。这样的高速发展态势,不仅彰显了我国推进能源转型、实现产业升级的决心与成效,更对下游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服务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Section image

图:2023-2025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来源:中国汽车行业协会】

为适配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我国同步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为1188.4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约339.1万台,同比增长 34.3%。据此计算,公共车桩比为9.2 : 1,意味着平均每9辆新能源车共用一台公共充电桩。尽管近年来充电桩保有量增速有所提升,但仍慢于新能源车保有量的增长,尤其是公共充电资源相对不足,在高需求城市和高速路段车‑桩供给仍显紧张。不仅如此,我国充电设施还面临显著的区域分布失衡、充电速度与兼容性不足、故障率高及维护管理薄弱等问题,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便利使用和进一步普及。

Section image

图:2014—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充电桩保有量的变化趋势

在此背景下,《行动方案》作为顶层设计文件应运而生,致力于系统性、根源性破解上述痛点。通过统筹布局、加快扩容和提升服务质量,在三年内实现充电设施服务能力翻倍,构建覆盖全国、兼顾高速公路服务区、居住区和公共场所的充电网络,从而提升消费体验、促进电动汽车更大范围的购置与使用。

二、《行动方案》核心目标与意义解读

1、核心目标解析

《行动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在2027年底实现充电设施服务能力翻倍,具体指标包括全国累计建成约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能够满足800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为达成上述目标,方案围绕车网互动、充电网络扩容、服务能力提升三大主线,提出五大专项行动,涵盖公共充电设施提质升级、居住区充电条件优化、车网互动规模化推广、供电能力与服务改善、充电运营服务质量提升,并通过多部门协同、企业参与、安全管理、宣传引导四大保障机制确保落地。

下表展示了当前充电设施规模、公共充电容量、产业支撑力上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且每个差距背后都关联着资本投入、技术创新、服务模式等领域的深层挑战。

Section image

表:当前充电设施建设与《行动方案》目标的差距

2、方案的战略意义

这份方案的意义远不止推动充电行业本身发展,更是我国能源战略、产业政策与区域发展规划深度融合的关键一环。

Section image

破解产业发展瓶颈,释放消费潜力:“充电焦虑”是阻碍潜在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首要因素之一。《行动方案》通过加密充电网络、提升充电功率、优化服务体验等措施,改善用户对新能源车的使用预期,提升驾驶体验,从而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真实消费,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均等化: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密充电设施布局,向当前覆盖不足的西部地区、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倾斜。这不仅是将现代化的能源基础设施延伸至更广阔的区域,更有助于缩小城乡和区域间的数字与能源鸿沟,让更多地方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引领充电设施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方案对服务能力的强调,将倒逼整个产业链进行技术升级。推广“统建统服”模式意味着将走向更加智能化的运营和网络化的管理。对大功率充电的需求,将推动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高电压平台技术、液冷充电技术等的快速应用和成本下降,提升我国在全球充电技术标准和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强力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交通领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占社会总排放的10%左右,推动交通电动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行动方案》通过解决充电这一核心瓶颈,将极大地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加速燃油车替代,从而在源头上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为“双碳”目标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 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与未来市场前景预测

《行动方案》设定的“三年倍增”宏伟目标,也明确了行业未来三年的发展主线和投资方向。

Section image

1、对充电设施产业链的深远影响

对设备制造商而言,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与技术迭代潮。未来三年,充电桩设备制造商将迎来确定性的订单需求,尤其是具备大功率直流快充模块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底,全国城市新增160 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包括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在尚未建设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行政区至少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 枪。市场竞争的焦点将从低成本扩张转向技术领先和产品可靠性的比拼,拥有核心功率器件和高效散热解决方案的企业将构筑深厚的护城河。

对建设与运营商而言,市场加速整合,服务为王时代即将来临。庞大的建设计划将催生巨大的工程市场。而“统建统服”模式的推广,预示着市场将向具备强大资本实力、先进技术平台和精细化运营能力的头部运营商集中,加速行业洗牌。运营商的盈利模式将从单一的充电服务费,向广告、数据增值服务、能源管理及商业地产联动等多元化方向拓展。

对电网企业与能源服务商而言,这是一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能源革命。 超3亿千瓦公共容量将对配电网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提出挑战,倒逼电网公司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扩容升级。于此同时,这也孕育出了新的市场机遇。有序充电、V2G互动、光储充检一体化电站等新型能源服务模式将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到2027年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有效扩大,新增双向充放电(V2G)设施超5000个,反向放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电网公司和新兴的能源服务商将深度参与到充电网络的规划、建设和运营中,扮演能源调度和价值创造的关键角色。

2、 未来市场前景预测

充电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服务领域,正孕育一个万亿级庞大市场。单是设备采购环节,就能带动数千亿元规模的投资;而后续的运营维护、能源服务及增值服务市场,更蕴藏着巨大的拓展潜力。

技术演进将在政策驱动下聚焦三大方向。一是超高功率化,360kW-480kW 乃至更高功率的超充设备将逐步成为城市公共充电站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标配;二是智能化与网联化,基于云平台的智能调度、无感支付、故障自诊断及 V2G(车网互动)响应,将成为充电桩的标配功能,车、桩、网、云的高度协同将从概念走向现实;三是深度融合化,“光伏+储能+充电+检测”一体化场站将成为新建站点的主流形态,充电站也将从单纯的电能补给点,升级为社区或区域级的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

商业模式创新同样值得期待。免费充电、会员订阅、打包能源服务等多元模式将持续涌现,打破传统盈利框架。数据资产的价值更将被深度释放,基于用户充电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将为车企、电网、金融保险、零售等多行业提供精准决策支撑,推动跨领域协同发展。

四、 结论

《行动方案》深刻洞察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高速发展期面临的核心矛盾,即快速增长的车辆保有量与相对滞后且结构失衡的充电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通过设定宏伟而量化的“倍增”目标,并辅统建统服、优化布局、升级技术等具体路径,为充电设施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按下了快进键,系统性地化解消费者的充电焦虑,为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Section image

未来三年,我们将见证中国充电网络的质与量的同步飞跃。这不仅将直接推动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重大贡献,更将催生一个技术更先进、服务更智能、商业模式更丰富的全新产业生态。最终,一个高效、便捷、智能、普惠的充电服务体系,将成为巩固和扩大我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领导地位的坚实基石。

订阅
上一篇
全球金融专业人士协会(GIFP)主席 Ricky Jay Arrowood先生一行来访
下一篇
会议报名|好思汇 · 碳市场扩围进行时:行业准备好了吗?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