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低碳发展事关全球绿色未来 创新是第一动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7日向2022年浦江创新论坛致贺信。
李克强表示,低碳发展事关全球绿色未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复杂深刻演变的国际地区形势和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国际社会安危与共、休戚相关。各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应对气候变化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放眼未来,秉持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坚持走开放合作之路,平稳有序、尽己所能推进能源消费和生产方式转变,努力实现谋发展与绿色转型并行不悖、相互促进,推动提质升级。
李克强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这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我们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确保能源供应,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李克强强调,开放带来进步、促进发展、激发创新,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挑战的关键一招,也是今后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交流互鉴,更好实现互利共赢。
韩正:出席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
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以视频形式出席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并宣布论坛开幕。
韩正指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也为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韩正强调,中国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不断增强能源供应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要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继续抓好电煤保供稳价,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强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坚决守好能源安全底线。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完善有关制度和政策,健全碳定价机制,稳步推进电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持续增强能源治理效能。
韩正表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开放共赢的能源国际合作新格局。他提出三点倡议:一是推进全球能源治理合作,加强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对话,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二是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三是深化能源技术创新合作,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工信部:将发布实施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碳达峰方案
9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主题是“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的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介绍,据有关机构测算,原材料工业碳排放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排放总量的2/3以上,约占全社会排放总量一半以上,是节能降碳的主战场。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注重先立后破、统筹推进,科学制定行动路线,注重在保障高质量有效供给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双碳”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七部门联合发布《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管理机制基本完善,节能减排取得重点突破,行业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能力明显增强,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0%,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比“十三五”期末下降15%,遴选推广30个信息通信行业赋能全社会降碳的典型应用场景。
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示范项目在东方电气竣工
8月25日上午,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厂区项目现场,随着压缩机启动,稳步提升至额定转速,二氧化碳气体从巨大的柔性气仓中被抽取并压缩。至此,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示范项目竣工,标志着我国这一新型储能技术实现了工程应用的巨大飞跃。
项目占地1800平方米,储能规模10兆瓦/20兆瓦时,能在2小时内存满2万度电,是全球单机功率最大,储能容量最大的二氧化碳储能项目,也是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综合能源站。该项目突破了储能系统及动力装备的多项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加快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步伐,助力我国新型储能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
结合二氧化碳储能时间长规模大、飞轮储能响应速度快的优势,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示范项目可以有效平滑电网波动性,解决间歇性问题,实现电网安全运行,整个“充放电”过程都不会用到化石燃料,也不会产生固体废弃物,零碳排放,绿色环保。
德国、丹麦:将建设“能源岛”,加快海上风电开发
近日,德国和丹麦宣布计划在波罗的海建设一个价值 90 亿欧元(约合 90 亿美元)的海上风力发电中心,该波罗的海发电项目被称为伯恩霍尔德能源岛(Bornhold Energy Island)。这是计划于2030 年开始运营,届时将产出超过 3 吉瓦的电力,足以满足 410万户家庭的一年的用电需求。该项目标志着两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持续合作,并遵循德国、荷兰、比利时和丹麦最近签署的一项以北海为重点的海上风电协议,以实现到 2030 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 65 吉瓦的综合目标,到 2030 年达到 150 吉瓦,提供实现欧盟气候中和所需产能的一半以上,计划集体投资 1350 亿欧元。
俄罗斯:拒绝向这些国家供油
9月1日,分管能源工作的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俄罗斯不会向那些支持对俄石油限价的国家供应石油和石油产品,俄拒绝在非市场条件下对外供油。
诺瓦克强调,欧洲和美国的消费者将为此付出代价。由于西方对俄制裁,他们已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诺瓦克说,俄石油行业正在为欧盟国家可能对俄实施石油禁运做准备。
白宫新闻秘书卡里娜·让-皮埃尔8月31日表示,七国集团财长9月2日开会时将讨论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对俄罗斯石油设置价格上限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