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观点 | 双碳目标下企业在行动
中创碳投推出922“双碳”目标周年回顾,首篇为中央政府篇,并附以“领导人对外讲话和中央政策”、“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政策行动”、“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政策行动”三篇详细的政策和行动列表,关注公众号点击历史消息,或者点击文末的推荐链接即可查看。
本文将带大家回顾:双碳目标提出后,各行业领域头部企业展开的行动。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企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在实现双碳目标中起到关键作用。双碳目标提出后,各行业领域头部公司纷纷展开行动,包括外部形势政策分析、内部碳盘查摸底,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制定低碳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路径,为今后40年的低碳发展挚画蓝图。
能源行业企业肩负节能减排低碳发展重任,其中电力系统碳减排又是能源行业碳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电投是首个最早提出碳达峰目标的大型能源企业,目标是2023年实现碳达峰;其他四大电力集团紧随其后,纷纷提出达峰目标。
碳排放约束对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更高要求。宝武集团提出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作为国内车企代表,比亚迪在行动路径上更关注上中下游产业链节能减排,通过构建“绿色供应商、绿色原材料”的绿色采购体系、研究探索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碳足迹并倡导绿色出行,助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
和能源企业以及工业企业高碳特质不同,互联网企业大多自身排放体量不大,实现自身零碳排放相对容易,因此他们把更多目光聚焦在如何体现充分发挥互联网万物互联的作用,推进其他产业中和,并从中洞察机会,例如蚂蚁科技、腾讯集团以及百度公司。
房地产企业作为建筑行业价值链中重要的中间环节,可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提供重要的支持力量。远洋集团是业内首个提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的内地房企。朗诗集团则聚焦差异化绿色发展战略,充分挖掘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潜在绿色机遇。
而对于新能源企业,双碳目标带来的更多是机会。天润新能2021年实现运营排放碳中和,2030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提出发挥技术优势,探索清洁能源生产与消费链动综合解决方案。通威集团则借助在新能源产业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渔光一体”光伏电站所发清洁电力实现碳减排,并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继续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
总结来看,不同行业企业实现碳中和路径的侧重点不同,但一般都会从两个层面实施:
一是大力开展节能降碳,使企业的碳排放量降低到最低。这个层面上的实施路径一般包括:生产工艺节能挖潜、调整能源结构、布局低碳产业、研发低碳产品、开展供应链产品碳足迹评价体系建设、推动供应链的绿色低碳化、推进绿色建筑、建立健全碳管理体系机制、建立碳管理信息化平台、厉行绿色工作生活新方式等。
二是捕集或中和剩余碳排放,以期实现企业的净零排放。包括积极探索碳捕集和利用封存技术、引入抵消计划积极参与林业碳汇等碳中和项目以及购买绿证等方式实现企业碳中和。
除了实现零碳目标,企业还会思考在外部环境变革中企业的机会在哪里以及如何把握机会。包括洞察和挖掘各行业减碳过程中带来的商业机会以及联动行业资源推动行业低碳发展。
自922一周年以来,各个行业的典型企业采取的行动如下:
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12月8日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20中国品牌论坛上,国家电投提出将提前7年既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 成为首个提出碳达峰时间表的央企集团。根据规划,到2025年,电力装机将达到2.2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要提升到60%;到2035年,电力装机达 2.7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要至75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0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碳中和愿景下我国能源转型战略研讨会”,集团智库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四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将共同研究国家能源集团引领能源煤炭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路径。
同年12月20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党组会,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王祥喜表示:要坚持绿色发展,抓紧制定2025年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12月21日、23日,中国华能两次召开党组会议,围绕“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进行讨论。华能表示:要勇担历史使命,抓紧制定公司碳排放达峰方案,在这场“能源革命”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确保到2025年,发电装机达到3亿千瓦左右,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以上,确保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0%以上。到2035年,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5%以上。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1月21日,大唐召开工作会议,会上提出要推动能源技术创新、推动能源生产革命、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承诺将于2025年实现“碳达峰”。6月22日,大唐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纲要》,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中国大唐不再是蓝图规划,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具体方法和行动路径。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3月11日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受央广“中国之声”采访时对外公布,三峡集团将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6月18日举行了“十三五”碳排放白皮书暨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会。根据行动方案,中国华电力争2025年实现碳达峰,非石化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行动方案全面分析了中国华电的碳排放现状及面临形势,明确了碳达峰时间表、制定了碳达峰行动路线图和施工图。行动方案将通过优化发电结构、深挖煤炭潜力、加快科技攻关、创新金融服务、聚合内外力量五条路径实施。与此同时,制定了八大专项行动。
2、电力系统行业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2021年3月1日,国家电网发布《国家电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将从6方面重点开展18项工作,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021年3月18日,南方电网对外发布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从5个方面提出21项措施,将大力推动供给侧能源清洁替代,以“新电气化”为抓手推动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全面建设现代化电网,带动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3、油气化工行业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1月15日,中国海油宣布正式启动碳中和规划,将全面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目前,中国海油已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专项研究机构,展开碳达峰和碳中和顶层设计,研究制订公司碳减排路线图和碳中和目标方案。同时将围绕国家最新政策要求,进一步完善“十四五”规划和新能源相关专项规划,完善公司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公司绿色低碳管理迈上新台阶。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11月23日,举办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课题研讨会,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清华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启动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战略路径研究。
2021年3月29日,在2020年度业绩云视频发布会上,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向外界描绘了一幅以净零排放为终极目标、以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为路径的绿色转型蓝图,以确保公司在国家30年碳达峰目标前实现碳达峰,力争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21年3月25日,中国石油在公布其上年度经营数据时承诺,力争到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作贡献。
4、钢铁行业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1月20日,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举行的中国宝武党委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暨2021年干部大会上宣告中国宝武碳减排目标:2021年提出低碳冶金路线图,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25年具备减碳30%工艺技术能力,2035年力争减碳30%,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3月12日,河钢集团发布低碳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2022年实现碳达峰,2025年碳排放量较峰值降10%以上,2030年碳排放量较峰值降30%以上,2050年实现碳中和。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1年5月14日,包钢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研讨会暨规划目标发布会上,公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2030年具备减碳30%的工艺技术能力;力争2042年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50%,2050年实现碳中和。
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5月27日,鞍钢集团总经理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发布了《鞍钢集团碳达峰碳中和宣言》,郑重承诺:2021年底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图;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2030年实现前沿低碳冶金技术产业化突破,深度降碳工艺大规模推广应用,力争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降低30%;持续发展低碳冶金技术,成为我国钢铁行业首批实现碳中和的大型钢铁企业。
5、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2021年1月12日,腾讯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积极响应中国碳中和目标。腾讯也成为首批启动碳中和规划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3月12日,蚂蚁集团正式公布《蚂蚁集团碳中和路线图》,路线图中明确了碳中和目标,承诺在今年起实现运营排放(范围一、范围二)的碳中和,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范围一、二、三);并自2021年起定期披露碳中和进展。
百度集团 2021年6月22日,百度正式公布在2030年实现集团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百度以2020年为基准年,计划在已有绿色实践的基础上,参照《温室气体核算体系》范围一、二类型,在数据中心、办公楼宇、碳抵消、智能交通、智能云、供应链六个方面,全面构建2030年碳中和目标的科学实现路径。
6、汽车制造业
比亚迪(BYD)集团 2021年2月,比亚迪宣布启动企业碳中和规划研究,探索新能源汽车行业碳足迹标准。针对交通运输领域碳减排,比亚迪提出逐步在三个领域实现低碳化,在汽车尾气排放上做减法,就能在环境保护上做加法。
7、数据基础设施行业
少于2GW,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践行2060碳中和承诺。这是继2019年秦淮数据集团作为中国首个发布100%可再生能源目标的数字经济企业后,再次率先发布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路线图。
2021年9月7日,全国首次绿色电力交易启动,秦淮数据集团共达成1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交易,成为本次数字基础设施行业最大的绿色电力购买主体。
8、新能源行业
远景科技集团 2021年4月22日,远景科技集团在油罐艺术中心发布了公司首份碳中和报告与碳中和时间表,以及最新零碳软硬件产品。报告中指出,公司将于2022年年底实现全球业务运营碳中和,2028年年底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远景也因此成为承诺最早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的中国公司。
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 2021年6月4日,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对外公布碳中和目标:自2021年起实现运营排放碳中和,2030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同时定期披露碳中和进展。
通威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全球农业和光伏行业的优秀企业,通威集团宣布全面启动碳中和规划,推动公司绿色低碳发展,并计划于2023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根据公司规划,将借助通威新能源产业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渔光一体”光伏电站所发清洁电力实现碳减排,并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继续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助力我国及全球“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结尾语
共同推进“双碳目标”可以促进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挥绿色变革的作用,注入绿色投资发展的新动能,企业责任重大且机遇无限。“碳中和”对企业转型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蕴藏着难得的战略机遇。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兴起的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应主动作为,实现自身“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洞察机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与时代趋势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