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碳市 | 上海碳价突破新高
全国配额成交情况

- 本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45.0万吨,总成交额0.83亿元。挂牌协议交易月成交量4.5万吨,月成交额0.03亿元,本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58.80元/吨。大宗协议交易月成交量140.5万吨,月成交额0.80亿元。
- 本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0亿吨,累计成交额82.91亿元。
- 本月全国碳市场成交平均碳价小幅波动,碳价先行上涨,之后稳定在60.00元/吨,月末小幅下跌,最终碳价较上月月末相比上涨0.4%,自58.55元上涨至58.80元,线下成交6笔交易。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58.50元,最高为60.00元。
- 线下成交价最低为54.00元,最高为58.50元。
- 线上成交4.5万吨,较上月相比大幅减少。
- 线下成交140.5万吨,较上月相比大幅增加。
广东配额成交情况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做好我省控排企业2021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和配额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1年度纳入控排企业178家,通知中要求控排企业应于6月20日前按照核定的2021年度实际碳排放量,通过登记系统上缴足额的配额进行履约,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广东省省级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来抵消实际碳排放。2021年度可用于抵消的CCER和PHCER总量控制在100万吨以内。
- 广东本月平均碳价波动较小,碳价稳定在79.50元左右,最终月末碳价较上月相比下跌0.2%,自80.16元下跌至80.03元。本月产生1笔配额回购交易,成交量为69.5万吨,成交价格为37.86元。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79.00元,最高为86.88元。
- 本月线上成交22.9万吨,交易量与上月相比减少34.8%。
湖北配额成交情况

- 湖北碳市场本月平均碳价波动较小,月末碳价较上月末相比基本持平,最终月末碳价较上月小幅下跌,自46.82元下跌至46.47元,线下无交易。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45.41元,最高为47.58元。
- 本月线上成交总量为32.3万吨,交易量相比上月增加18.75%。
上海配额成交情况

- 上海本月碳价出现大幅波动,最终月末碳价相较上月上涨13.0%,自53.99元上涨至61.00元。线下无交易产生。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58.25元,最高为61.16元。
- 本月线上成交总量为4.3万吨,相较于上月相比减少23.2%。
北京配额成交情况

- 北京碳市场本月线上交易持续低迷,只产生5笔交易,最终碳价较上月上涨44.5%,自41.51元上涨至60.00元。
- 线上最低成交价为49.50元,最高为73.00元。
- 线下无交易产生。
- 本月线上成交总量为0.9万吨,相较上月相比减少57.1%。
天津配额成交情况
-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在2022年03月07日发布《关于做好天津市2021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及履约等工作的通知》,明确2021年度纳入控排企业192家,通知中要求纳入企业应于2022年6月30日之前完成配额清缴。
- 天津碳市场本月无交易产生。
深圳配额成交情况

-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于4月9日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度碳排放权交易履约工作的通知》,新增101家企业进入碳排放权交易管控范围,剔除38家不宜继续纳管企业,调整后,深圳市2021年度碳排放管控单位共计750家,并明确履约截止时间为8月30日,管控单位按照核定的2021年度实际碳排放量,提交足额配额或可使用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进行履约。管控单位账户中配额不足以完成履约的,应提前在交易平台购买补足,富余配额可通过交易平台出售。
-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于2022年4月11日发布《关于不同年度标签配额产品合并的通知》,为进一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维护市场稳定,解决各年度配额同质不同价的问题,实现各年度配额统一定价,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将对深圳碳排放现货交易系统SZA-2013、SZA-2014、SZA-2015、SZA-2016、SZA-2017、SZA-2018、SZA-2019和SZA-2020八个不同年度标签配额产品进行合并,合并完成后,统一的配额产品简称为SZEA。
- 深圳碳市场本月平均碳价呈现上涨趋势,最终周末碳价较上周末相比上涨43.7%,自5.42元上涨至7.79元。线下产生1笔交易。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5.42元,最高为8.66元。
- 本月线上共成交1.3万吨,较上月相比减少60.6%。
- 本月线下共成交1.4万吨,较上月相比大幅减少。
重庆配额成交情况

- 重庆碳市场本月碳价呈现上涨趋势,较上月上涨11.1%,自36.00元上涨至40.00元。线下产生5笔交易。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39.04元,最高为41.60元。
- 线下成交价最低为36.00元,最高为46.85元。
- 线上成交20.2万吨,较上月相比增加27.8%。
- 线下成交48.5万吨,较上月相比大幅增加。
福建配额成交情况

- 福建碳市场本月碳价呈现上涨趋势,最终价格较上月相比上涨65.8%,自11.61元上涨至19.25元。本月线下产生2笔交易。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12.77元,最高为26.40元。
- 线下成交价最低为18.93元,最高为19.50元。
- 线上成交1.8万吨,与上月相比增加0.6%。
- 线下成交28.3万吨,与上月相比减少74.7%。
CCER成交情况

4月,CCER共成交24万吨,成交量较上月相比大幅减少,其中天津、上海、四川成交量相对较多,福建、湖北也有小幅成交量,其余试点无成交量。
从开市以来CCER累计成交量来看,上海占比39%,位居第一,广东占比16%,位列第二,天津占比15%,位列第三。
绿色金融市场
1、首批8家公募基金公司向证监会上报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
4月21日,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大成基金8家公募基金公司上报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证监会目前已接收相关申请材料,这是国内首批上报的碳中和ETF产品。
碳中和指数是资本市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可持续投资实践的重要工具和载体。该指数通过对上市企业碳绩效的筛选,助力资产配置向低碳行业及低碳转型企业倾斜,是资本市场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引导绿色投资理念的重要行动举措,为投资者提供新的分析工具和投资标的,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2、广期所首次完整披露获批上市的16个期货品种
2022年4月19日,在广州期货交易所挂牌成立一周年之际,广州期货交易所向期货市场推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广州期货交易所官网成立,并且宣布了即将在广期所上市的16个品种名单。
广州期货交易所此次宣布的上市品种,主要可分为五大类:事关国民经济基础领域与能源价格改革的战略品种:碳排放权、电力;创新型商品指数:中证商品指数、能源化工指数、饲料养殖指数、钢厂利润指数;绿色低碳相关的行业特色品种:工业硅、多晶硅、锂、铂、钯、稀土;具有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特点的区域特色品种:咖啡、高粱、籼米;与国际市场挂钩:国际互挂。碳排放权和电力指数这两个期货品种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相挂钩。
3、新疆印发《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对节能降碳项目建设支持力度的通知》:加强绿色金融对节能降碳项目建设支持力度
4月1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印发《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对节能降碳项目建设支持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节能降碳项目的支持作用,加快推动新疆绿色低碳发展。
《通知》明确绿色金融支持工具为碳减排支持工具、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碳减排支持工具中,贷款涉及的项目要属于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大碳减排重点领域内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发放资金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向重点领域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后可向人民银行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人民银行按碳减排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工具资金,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期暂定为2021年和2022年。
4、5.17亿元!鞍山市首笔支持碳减排贷款成功落地
4月12日,从人民银行鞍山中心支行获悉,鞍山首笔支持碳减排贷款成功落地,金额5.17亿元将用于海城市地热水资源特许经营项目。根据项目测算,该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量达12721.15吨。
从企业发展方面讲,贷款的发放解决了项目改造过程中的资金难题,助力企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能够“走得更稳、行得更远”;从碳排放方面讲,大规模的地热开发利用可以创造大量碳减排指标,该项目因贷款所形成的年节约标煤量6663.34吨、年减排二氧化碳量12721.15吨、年节水量285.69万吨,可为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上提供有效支撑
5、“碳配额质押+保险” 大湾区又添新融资模式
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近日,太平财险深圳分公司在深圳市排放权交易所支持下,联合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共同为广东某公司提供了“碳配额质押+保险”融资服务,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
2021年3月1日,深圳市正式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规定“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环境权益抵押和质押融资业务”,赋予管控企业利用碳配额进行融资的权利。太平财险有关负责人表示,落地的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既盘活了企业碳资产,又促进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具有环境、经济双重效益。
数据来源:各试点碳市场交易所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
*本网站由中创碳投建立,网站中所有资料均为中创碳投收集整理,未经许可,任何企业、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网站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