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 中创观点

 上周碳讯 | 国务院发布“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国务院发布“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1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清洁能源推广应用仍需加快,要将绿色发展理念、低碳发展要求贯穿发展全过程。《通知》提出,绿色转型,安全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加强运行安全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互联互通和运输保障水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国务院)

山东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

作为全国履约企业数量、履约配额总量最多的省份,山东省已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配额清缴工作,全省30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企业实际履约11.52亿吨,累计成交额45.98亿元。据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侯翠荣介绍,山东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管理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企业共330家,核定应履约企业320家,约占全国应履约企业总数的七分之一。截至2022年1月10日,除13家被法院查封账号企业和2家关停注销企业无法交易不能履约外,其余305家企业全部完成履约,实现“应履尽履”。(新华社)

IDG资本与中华煤气联手成立国内首支零碳科技基金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月24日,IDG资本联合基金战略投资方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简称"中华煤气",股份代号:0003.HK)共同宣布,成立国内首支零碳科技投资基金(简称"零碳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募资规模为50亿元,基金首期就得到地方政府、财务投资人及战略投资人的大力支持。同时双方宣布将在零碳科技领域形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利用中华煤气暨旗下港华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丰富的业务场景赋能创新科技产品落地,共同持续探索创新的零碳科技以及解决方案。

据悉,该零碳基金是迄今国内第一支以"技术投资+场景赋能"为主题的零碳科技基金,将通过实际场景应用推动优秀被投企业实现能源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快速迭代,为工商业客户节能减排,配合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天津港获颁全国港口首个“碳中和证书”

100%使用电能、电能100%来自风电光伏、绿色电能100%自产自足的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获得了中国船级社“碳中和证书”认证。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公司成为全国港口行业首个获得权威机构认证的碳中和码头企业。“天津港集团将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为起点,积极打造零碳港区、零碳港口,将天津港打造成为我国港口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示范性港口。”天津港集团副总裁杨杰敏表示。

打造绿色生态“桥头堡” 上海发布《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纲要》提出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发展:1.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2.构建高效低碳能源体系;3.推进碳排放精细化管理,倡导低碳产业技术与应用:1.推进产业节能降碳;2.推广绿色建造技术;3.探索低碳技术应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1.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2.鼓励全岛绿色出行。(上海市政府)

中石化官宣:我国首个百万吨CCUS项目即将投产

1月17日,中国石化对外宣布,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即将建成投产,涵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3个环节,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预计未来15年可实现增油296.5万吨。(央视财经)

美韩研制出高效制造绿氢催化剂

制造绿氢的方法之一是电解水,借助催化剂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但目前这一过程需要用到昂贵的金属元素。据美国《每日科学》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和韩国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种新的水分解工艺和催化剂材料,可最大限度提高绿氢的生产效率,且成本低廉、容易获得。(科技日报)

 

订阅
上一篇
 中创观点|全球自愿碳交易进入新纪元
下一篇
 中创观点 | “双碳”背景下生物天然气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