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消息显示,印度政府正与本土保险公司深入磋商,计划推出一项气候相关的参数化保险项目。该项目的核心是通过预设的气候指标触发快速赔付,旨在简化极端天气事件后的财政救济流程,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印度:气候风险下的保障困境
印度是世界上最易受极端天气影响的国家之一。根据相关报告,印度在全球气候风险中排名第六,1993-2022年间,洪水、热浪、干旱等极端天气已给印度造成超过18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气候诱发灾害的风险暴露在近年来急剧增加,弱势人群的气候脆弱性也愈发明显,小农因作物绝收陷入生计困境,小微企业因厂房损毁难以复产,而这些群体恰恰是传统保障体系的覆盖盲区 。
印度目前的灾害应对主要依赖政府专项拨款和非定向救济等传统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存在两大不容忽视的短板 :
1. 资金拨付滞后。传统机制采用事后损失评估,流程繁琐,需经过现场核查、层级审批等环节,耗时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往往错失了灾后恢复黄金窗口期。例如小农须在灾后1个月内获得资金采购种子,否则将错过最佳种植季。
2. 覆盖范围有限。救济资金多集中于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重建工作,对个体及小微企业的直接支持不足,导致脆弱群体的灾后恢复能力极弱。
当气候灾害从偶发冲击转为常态化威胁时,印度政府亟需一套复合型治理工具来解决当前在资源分配、灾害应对和治理效率方面的问题。
全球气候融资的“慢”与“难”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期间设立的损失与损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是全球气候公平治理进程中的里程碑。该基金旨在为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和缓慢影响造成的损失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帮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灾后恢复、基础设施重建和气候适应能力建设。
作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损失与损害基金的设计与运作模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它面临着资金来源缺乏稳定性、治理与分配的流程复杂、以及资金拨付进展缓慢等挑战,因此该基金无法在灾害发生后迅速提供资金,以响应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的即时需求。这种局限性对财政资源有限、最脆弱国家的影响尤为显著。
参数化保险:实现快速响应的高效工具
印度计划推出的气候相关保险项目,核心优势在于通过参数化机制实现快速响应和高效保障。与依赖多边基金和长期资金支持的损失损害基金不同,参数化保险更注重即时性和灵活性。
参数化保险的赔付取决于一个或多个预先设定且可客观测量的参数是否达到触发阈值。一旦数据指标达标或超出预设标准,被保险人便会收到一笔预先确定的赔付金额,无需等待漫长的损失评估流程。这种机制通过简化理赔流程提升了灾害响应效率,尤其适合脆弱群体的即时需求,提供了及时可及的风险保障。
目前,印度已在多个场景开展参数化保险试点。
●极端高温收入保险(Extreme Heat Income Insurance):该保险旨在为因高温导致收入损失的劳动者提供经济补偿。基于气候指数触发,通过卫星数据监测气温变化,一旦气温达到预设阈值时保险公司自动触发赔付,帮助劳动者在高温期间减少健康风险并维持收入稳定性。
●小农气候指数保险(Weather Index Insurance):该保险是印度农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于天气参数的保险机制为小农提供气候风险保障。例如,当作物关键生长期的降雨量达到预设阈值时,保险公司自动赔付,以提升小农的抗风险能力。
在国际上,参数化保险的快速反应机制也获得了广泛应用。
●加勒比巨灾风险保险基金(CCRIF SPC)成立于2007年,是全球首个区域性参数化保险机制。它为成员国政府提供针对飓风、地震、极端降水等灾害的保险服务。依托统一的气象监测系统,资金可在灾害事件触发赔付条件后的14天内拨付至成员国政府账户,用于紧急救济工作。
●非洲风险能力组织(African Risk Capacity, ARC)为非洲国家提供参数化保险服务以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运用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对风险进行建模与监测,通过模型预测灾害并触发赔付,以实现更及时、高效的灾害响应,减少灾害对生计和经济的冲击。
这些实践验证了参数化保险在特定场景下的适用性,通过数据驱动的触发机制,避免了复杂理赔流程,使弱势群体能够快速获得赔付,为风险转移和灾害管理提供新工具。
构建复合型风险缓冲体系
对印度而言,推进气候相关的参数化保险不仅是金融工具的创新,更是应对极端灾害的战略性举措。然而,参数化保险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挑战。最突出便是“基差风险”问题,即预设参数触发的赔偿金额与投保人实际承受的损失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此外,还面临覆盖范围有限、技术门槛高导致公众和从业者认知不足等难题。还需通过提升数据质量与模型精度、加强公众教育、提供适度的政府支持等方式来提升参数化保险的适用性,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若能将参数化保险的即时保障与损失与损害基金的长期重建资源结合,让创新的私营保险市场与全球公共气候融资形成协同,构建多层次、公私合作的风险缓冲体系,覆盖从紧急救援到长期恢复的灾害全周期管理,这将显著增强政府的财政韧性和社会恢复能力,帮助脆弱国家和群体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复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