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中创碳投总经理唐人虎:企业降碳要算好五本账

· 中创观点
broken image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伴随着工业文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也与日俱增的“反哺”给地球和人类自身。降碳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与发展经济同样重要的任务。这一任务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承担。

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在思考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到2020年9月22日提出“3060”双碳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国坚定不移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与信心。如今,这一战略需要从宏观落地到中微观的城市、区域和企业。

对企业而言,减碳要做到“胸中有数、手里有招、脚下有路”,算好五个账本。

核心观点

1、“双碳”目标不仅仅是能源与环境问题,更是经济与发展问题。

2、要正确理解“双碳”,须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对关系。

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做到“四度三局”,算清五本账。

broken image

正确理解“双碳”,处理好四对关系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且是一项需长期持续投入的重要国策,指导我国未来40年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降碳不仅仅是能源与环境问题,更是经济与发展问题。要正确理解“双碳”,需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对关系。

发展和减排:我们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是要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这些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

整体和局部:在不同地区减碳效果一样,但耗资不同、代价不同。资源是全国调配的,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对建筑行业和不动产行业来说,要算清楚在哪儿减碳是最有效的,例如深圳和黑龙江都减300万吨碳,虽然对全球和全国的减碳效果没有区别,但两个地区耗资不同,所以可以增碳也可以减碳,但前提是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broken image

图片来源:图虫图库

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

政府和市场:要坚持两手发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一些企业担心国家政策变了,就只做低碳的短期规划,所以要把政府政策和市场的关系考虑清楚。

现在各方已经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大链接,双碳目标成为国家战略,所以双碳加区域,双碳加行业将成为未来的竞争力。

broken image

建筑行业排放特点与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碳排放管控将向全生命周期延伸,其中超过20亿吨排放的运行阶段是重点。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的51.3%。其中,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21.1亿吨,占建筑全过程排放的43%,占全国碳排放的21.9%。

broken image

在国家地方政策和企业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低碳基础设施将成为园区招商引资的“标配”。园区为企业提供绿色电力、绿色燃气、循环用水、低碳建筑、碳排放数据监测等绿色基础设施,将和“五通一平”一样,成为园区招商引资的“标配”。

“双碳”目标实现“排放有成本,减排有收益”,通过金融工具实现低碳基础设施既“减排”又“省钱”。未来在建筑中,要做长期化的事,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营都实现双碳目标才能和金融对接。如果把每年的双碳目标叠加起来,和碳保险、碳金融、绿色ABS去挂钩,进而和运营挂钩,督促企业不断地去持续降碳减排。

碳交易也是支持“双碳”目标落实的重要市场工具之一,深圳、上海、北京等城镇化率高且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的碳交易试点地区,率先将建筑运营部门纳入碳交易市场。建筑行业排放主体具有“小、散、多”特征,需构建符合建筑行业特点的多层次复合型碳市场。

broken image

碳达峰、碳中和要做到“四度三局”

从战略层面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做到“四度三局”。一是高度,双碳是一项跨越40年的国家长期重要战略,已经上升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二是广度,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任何行业企业都可以与双碳相结合;三是深度,通过可落地的项目和技术,把“双碳”做深做实;四是密度,能推广可复制的技术、解决方案、管理模式,进而降低成本。

三局是看全局、顾大局和有格局。统筹规划,长远考虑,正确认识,深刻把握。

此外,还要算清五本账,用实施方法论落实“双碳”。经济账是核心,民生账和生态账是增值,能源账是关键,安全账是基础。要把这几个账本的关系梳理清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broken image

从方法论出发,企业要运用数字化工具,筑牢建筑行业“双碳”数据基础,例如基于IoT等技术的碳排放在线监测平台和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交易结算平台。

其次,运用创新金融工具,加强建筑行业“双碳”资金保障。基于碳金融体系已有框架的应用创新,例如碳信贷、碳回购、碳债券,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金融创新与拓展,例如碳银行、碳保险、以及绿色REITs、绿色ABS等其他金融创新。

第三,构建“一站式” 综合解决方案,增强楼宇园区绿色竞争力,为企业实现“双碳”提供服务。例如数字化服务、碳咨询服务和碳资产服务,帮助企业实现碳减排资产价值,创造经济效益。 

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全球趋势,需要政府、市场与个体的共同努力。双碳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应该放眼全局,统筹规划,以低成本实现高绿色,以数字化赋能低碳化,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由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人虎在2022中国楼宇园区资管及低碳数字化创新峰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订阅
上一篇
直播预告|全国碳市场开市一周年回顾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原理到实践》推介
下一篇
直播预告|企业如何摸清碳排放的家底:方法、工具及案例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