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国内碳市|全国碳市场价格持续下探,试点碳市场交易冷清

· 碳市场

01 全国市场配额成交情况

Section image
  • 成交量方面,本周配额交易活跃度降低,配额日均成交量61.1万吨,环比减少77.2%。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22.1万吨,总成交额6786.1万元,挂牌协议成交量72.1万吨,环比上周成交量减少55.5%;本周大宗协议成交量50.0万吨,环比上周成交量减少86.5%。本周无单向竞价。
  • 截至本周,2025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9932.0万吨,累计成交额68.65亿元。
  • 截至本周,自开市以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7.30亿吨,累计成交额498.98亿元。
  • 成交价方面,本周碳价持续下探,挂牌协议均价57.61元/吨,环比下跌1.8%。本周挂牌协议综合成交价最低为57.90元/吨,最高为59.30元/吨。本周五挂牌协议综合收盘价为57.90元/吨,同比上周收盘价下跌0.4%。
  • 本周碳排放配额19-20挂牌协议无成交;本周大宗协议无成交;本周单向竞价无成交。
  • 本周碳排放配额21挂牌协议无成交;本周大宗协议无成交;本周单向竞价无成交。
  • 本周碳排放配额22挂牌协议无成交;本周大宗协议无成交;本周单向竞价无成交。
  • 本周碳排放配额23挂牌协议周成交量3.9万吨,周成交额211.8元,本周五收盘价为53.00元/吨;本周大宗协议成交量50.0万吨,成交额2880.4万元;本周单向竞价无成交。
  • 本周碳排放配额24挂牌协议成交量68.2万吨,成交额3693.8万元,本周五收盘价为54.13元/吨;本周大宗协议无成交;本周单向竞价无成交。

02 广东配额成交情况

Section image
  • 本周广东碳市场交易活跃度降低,本周碳价小幅波动,最终碳价较上周末相比下跌9.1%,自36.20下跌至32.91元。本周线下无交易产生。
  • 本周线上成交价最低为32.60元,最高为35.50元。
  •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153吨,较上周成交量相比大幅减少。

03 湖北配额成交情况

Section image
  • 本周湖北碳市场交易活跃度降低,碳价小幅波动,最终碳价较上周末相比下跌4.4%,自40.79元下跌至39.00元。本周无线下交易产生。
  • 本周线上成交价最低为38.55元,最高为42.10元。
  •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为1773吨,较上周成交量相比减少76.7%。

04 上海配额成交情况

Section image
  • 本周上海碳市场交易活跃度升高,本周线上有1笔交易,最终碳价与上周末相比基本持平,均为60.00元。本周线下无交易产生。
  • 本周线上成交价为60.00元。
  •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为2.5万吨,较上周成交量相比大幅增加。

05 北京配额成交情况

Section image
  • 本周北京碳市场交易活跃度升高,本周线上有2笔交易,最终碳价较上周末相比上涨0.6%,自108.83元上涨至109.43元。本周线下无交易产生。
  • 本周线上成交价最低为108.40元,最高为109.43元。
  •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为4.7万吨,较上周成交量相比增加50.0%。

06 天津配额成交情况

  • 本周天津碳市场无交易。

07 深圳配额成交情况

Section image
  • 本周深圳碳市场交易活跃度降低,本周线上有2笔交易,最终碳价较上周末相比下跌2.4%,自43.28元下跌至42.75元。本周线下无交易产生。
  • 本周线上成交价最低为41.00元,最高为42.75元。
  •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为6吨,较上周成交量相比减少大幅减少。

08 重庆配额成交情况

Section image
  • 本周重庆碳市场交易活跃度降低,本周线上有1笔交易,最终碳价较上周末相比上涨6.8%,自36.50元上涨至39.00元。本周线下无交易产生。
  • 本周线上成交价为39.00元。
  •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为100吨,较上周成交量相比减少94.7%。

09 福建配额成交情况

  • 本周福建碳市场无交易。

10 CCER成交情况

Section image
  • 本周全国CCER成交总量5400吨,较上周成交量减少22.9%,成交额37.5万元,成交均价69.53元/吨,较上周均价上涨0.5%。
  • 截至本周,全国CCER碳市场累计成交量319.2万吨,累计成交额2.67亿元。
  • 在本周试点碳市场无CCER交易。
  • 从开市以来累计成交量来看,上海CCER成交量位于第一位,远远高于其他试点,广东位于第二位,天津位于第三位。

*数据来源:全国碳市场交易数据来源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公开数据;试点碳市场交易数据来源于各试点碳市场交易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CCER交易数据来源于北京绿交所公众号。

11 绿色金融市场

1、天津市首笔“气候贷”落地

近日,兴业银行天津分行在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指导下,发放天津市首笔“气候贷”,金额500万元,用于支持天津市某新能源科技公司在滨海新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该产品将企业气候风险评估结果与贷款利率挂钩,企业气候友好表现越好,融资条件越优。

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解释,“气候贷”的核心,在于将“气候”这一宏观环境因素量化为信贷业务定价依据。银行机构将企业的贷款利率、额度、期限等核心要素与其气候风险评估结果和气候友好表现挂钩:企业若在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能力、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效益等方面表现突出,将获得更优惠的贷款条件和更灵活的融资支持,由此推动金融资源向气候友好型产业和项目集聚,提升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2、湖北省首笔汽车转型贷款2000万落地

近日,工商银行十堰市分行对照《十堰市汽车产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试行)》,向湖北一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放全省首笔汽车转型贷款2000万元,探索汽车领域转型金融服务。

此次落地的首笔汽车转型贷款,专项支持湖北一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设备更新项目,满足企业转型需求。该笔贷款期限五年,为激励企业节能降耗,贷款协议规定企业未来将分三个时间点接受减排达标考核,达标后贷款利率可在当期执行利率基础上下调10个基点,以“能效考核+利率激励”引导企业持续推进低碳转型。此笔汽车转型贷款发放后,预计该企业到2030年将实现年度碳排放总量较2024年减少30%。

3、南京银行推出挂钩贷款新机制,企业低碳发展可享利率优惠

近日,南京银行苏州分行成功落地其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为当地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500万元融资。该贷款创新地将贷款利率与企业预设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如降低碳排放)挂钩,若企业在约定期限内达成目标,即可享受利率下调的激励。这一机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标志着该分行在绿色金融创新领域迈出重要一步。该产品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全新的融资解决方案,未来该行将继续紧跟政策导向,以更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和精准服务,助力区域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订阅
上一篇
参数化保险:如何为气候灾害填补“即时流动性”的资金缺口?
下一篇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