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配额成交情况

- 本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65.5万吨,总成交额0.95亿元。挂牌协议交易月成交量12.5万吨,月成交额0.07亿元,本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59.00元/吨。大宗协议交易月成交量153万吨,月成交额0.88亿元。
- 截至5月3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2亿吨,累计成交额83.86亿元。
- 本月全国碳市场成交平均碳价小幅波动,碳价起初稳定在58.00元,月末小幅上涨,最终碳价较上月月末相比上涨0.3%,自58.80元上涨至59.00元,线下成交6笔交易。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58.00元,最高为61.00元。
- 线下成交价最低为54.00元,最高为61.00元。
- 线上成交12.5万吨,较上月成交量相比大幅增加。
- 线下成交153万吨,较上月成交量相比增加8.9%。
广东配额成交情况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做好我省控排企业2021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和配额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1年度纳入控排企业178家,通知中要求控排企业应于6月20日前按照核定的2021年度实际碳排放量,通过登记系统上缴足额的配额进行履约,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广东省省级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来抵消实际碳排放。2021年度可用于抵消的CCER和PHCER总量控制在100万吨以内。
- 广东碳市场本月交易活跃性大幅提高,平均碳价波动较大,碳价先行上涨至82.16元后开始下跌,最终月末碳价较上月相比下跌1.9%,自80.03元下跌至78.54元。本月产生2笔线下交易。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77.00元,最高为82.80元。
- 线下成交价最低为78.50元,最高为78.52元。
- 本月线上成交147.9万吨,交易量与上月相比大幅增加。
- 本月线下成交25.0万吨。
湖北配额成交情况

- 湖北碳市场本月平均碳价波动较大,碳价先行下跌至44.01元后开始回暖,最终月末碳价较上月上涨0.6%,自46.47元上涨至46.74元,线下无交易。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42.80元,最高为48.00元。
- 本月线上成交总量为35.6万吨,交易量相比上月增加10.2%。
上海配额成交情况

- 上海本月碳价出现大幅波动,月末碳价出现大幅下跌,单日跌幅达9.4%,最终月末碳价相较上月下跌6.5%,自61.00元下跌至57.06元。线下无交易产生。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57.06元,最高为63.00元。
- 本月线上成交总量为1.4万吨,相较于上月相比减少67.4%。
北京配额成交情况

- 2022年4月28日,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本市重点碳排放单位管理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为鼓励公众低碳出行,新增《北京市小客车(油改电)出行碳减排方法学》(试行)及《北京市低碳出行碳减排项目审核与核证技术指南(试行)》,通知中要求控排企业应于10月31日前通过碳排放管理系统上缴同核定的2021年度排放总量相等的配额,可含符合规定比例的抵销产品。抵销产品包括核证自愿减排量、节能项目碳减排量、林业碳汇项目碳减排量、北京低碳出行碳减排量。
- 北京碳市场本月线上交易持续低迷,本月只产生2笔交易,最终碳价较上月上涨19.5%,自60.00元上涨至71.68元。
- 线上最低成交价为53.88元,最高为71.68元。
- 线下无交易产生。
- 本月线上成交总量为2.4万吨,相较上月相比增加一倍。
天津配额成交情况
-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在2022年03月07日发布《关于做好天津市2021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及履约等工作的通知》,明确2021年度纳入控排企业192家,通知中要求纳入企业应于2022年6月30日之前完成配额清缴。
- 天津碳市场本月无交易产生。
深圳配额成交情况

-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于4月9日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度碳排放权交易履约工作的通知》,新增101家企业进入碳排放权交易管控范围,剔除38家不宜继续纳管企业,调整后,深圳市2021年度碳排放管控单位共计750家,并明确履约截止时间为8月30日,管控单位按照核定的2021年度实际碳排放量,提交足额配额或可使用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进行履约。管控单位账户中配额不足以完成履约的,应提前在交易平台购买补足,富余配额可通过交易平台出售。
- 深圳碳市场本月平均碳价呈现上涨趋势,最终周末碳价较上周末相比上涨134.1%,自7.79元上涨至18.24元。线下产生2笔交易。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7.71元,最高为18.24元。
- 线下成交最低价为5.40元,最高为13.38元。
- 本月线上共成交1.6万吨,较上月相比增加23.1%。
- 本月线下共成交12.2万吨,较上月相比大幅增加。
重庆配额成交情况

- 重庆碳市场本月交易低迷,线上只产生3笔交易,碳价呈现上涨趋势,最终碳价较上月相比上涨9.5%,自40.00元上涨至43.80元。线下产生6笔交易。
- 本月产生一笔拍卖交易,成交均价为28.67元,成交总量为278.7万吨。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42.25元,最高为43.80元。
- 线下成交价最低为21.00元,最高为39.00元。
- 线上成交3.1万吨,较上月相比大幅减少。
- 线下成交54.9万吨,较上月相比增加13.2%。
福建配额成交情况

- 福建碳市场本月碳价波动较大,最终价格较上月相比下跌1.6%,自19.25元下跌至18.94元。本月线下产生5笔交易。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15.61元,最高为19.97元。
- 线下成交价最低为15.00元,最高为18.30元。
- 线上成交9.6万吨,与上月相比大幅增加。
- 线下成交104.0万吨,与上月相比大幅增加。
CCER成交情况

- 5月,CCER共成交67万吨,成交量较上月相比大幅增加,其中上海、天津成交量相对较多,深圳、四川、北京也有小幅成交量,其余试点无成交量。
- 从开市以来CCER累计成交量来看,上海占比39%,位居第一,广东占比16%,位列第二,天津占比15%,位列第三。
- 5月30日,国办转发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通知: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项目温室气体核证减排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配额清缴抵销。
绿色金融市场
1、青岛农商银行“破冰”碳排放权绿色质押贷款
近日,青岛农商银行市南支行成功为青岛某热电公司发放1000万元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这是该行发放的首笔碳排放权绿色质押贷款。
青岛某热电公司是青岛市首批重点排控企业之一。近年来通过不断升级节能减排措施,降低能耗和污染,实现了源头上减碳排放,从而盈余了碳排放配额。在了解到企业有流动资金需求后,该行结合最新的碳市场交易政策,在研究关于碳排放权权属、碳排放权注册登记和交易机构等事项后,以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模式为企业发放贷款1000万元,成功将企业碳排放权转换为“真金白银”,通过盘活“碳”资产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同时,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的贷款利率更优惠,帮助企业有效节约了财务成本。
2、央行增加1000亿元煤炭专项再贷款额度
5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专门用于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
新增额度支持领域包括煤炭安全生产和储备,以及煤电企业电煤保供。此次增加1000亿元额度后,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总额度达到3000亿元,有助于进一步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3、招商银行发行50亿元乡村振兴主题绿色金融债
5月12日晚,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招商银行已于2022年5月11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2022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人民币50亿元,全部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为2.65%。
该期债券是招商银行境内发行的首单绿色金融债券,也是全国范围内商业银行首次发行乡村振兴主题的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县域范围内有助于强化支持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绿色产业项目,特别是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类项目。
4、华新水泥成功申请水泥行业首笔碳减排优惠贷款
5月10日,华新水泥(黄石)有限公司成功申请4000万元碳减排优惠贷款,降低融资利率约0.53%。水泥行业首笔碳减排贷款正式落地完成。这是华新水泥积极利用国家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公司绿色发展。
5、北清环能成功发行“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信托
5月7日,北清环能与山东国信达成战略合作。北清环能“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信托由山东国信成功发行,这次是双方达成的第一笔业务合作,也是山东国信2022年首单“双碳”绿色金融信托产品,产品规模9980万元。
北清环能聚焦餐厨有机废弃物处理及废弃食用油脂资源化利用,是目前国内有机固体废弃物投资运营细分领域领先企业,主要产品废弃食用油脂(USED COOKING OIL,简称UCO)是最具市场前景的生物质柴油原料之一。此次“双碳”绿色信托产品的成功发行,充分彰显北清环能环保与绿色能源产业出众的减排能力和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未来开发潜力。
6、1.7亿元服务绿色低碳 全国农发行系统首笔联合贷款投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简称农发行)肇源县支行成功投放1.7亿元城乡一体化项目贷款,有效助力推动燃气热电联产项目落地和服务实现“双碳”目标,为今后全国系统该类业务的操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燃气热电联产项目是全国农发行系统首笔联合办贷项目,作为我省“气化龙江”战略的首个项目,已纳入国家102项重大工程。在农发行省、市、县三级行的上下协同下,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前期介入、调查评估、审查审议、系统操作、贷前落实等各个环节全力推进,并对可能遇到的疑点进行预判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方案。该项目建成后,可通过煤改气转换成利用清洁能源天然气进行供热和发电,预计将比燃煤减少约40%左右的碳排放量,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7、宝武发行全国首单低碳转型债
5月24日,中国宝武旗下宝钢股份(600019.SH)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一期公司债,该债券是全国首单低碳转型绿色公司债券,发行规模5亿元,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子公司湛江钢铁氢基竖炉系统项目。
数据来源:各试点碳市场交易所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
*本网站由中创碳投建立,网站中所有资料均为中创碳投收集整理,未经许可,任何企业、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网站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