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配额成交情况
- 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13.0万吨,总成交额0.66亿元。挂牌协议周成交量14万吨,周成交额0.08亿元,本周五收盘价为58.00元/吨,本周大宗协议成交量99万吨,总成交额0.57亿元。
- 截至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1亿吨,累计成交额83.36亿元。
- 全国碳市场本周交易活跃度提高,碳价呈现下跌趋势,最终本周末碳价与上周末碳价相比下跌3.3%,自60.00元下跌至58.00元。
- 线上成交价格最低为58.00元,最高为60.00元。
- 线下成交价格最低为54.00元,最高为58.50元。
- 本周线上成交量为14万吨,较上周线上成交量相比大幅增加。
- 本周线下成交量为99万吨,较上周线下成交量相比大幅增加。
广东配额成交情况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做好我省控排企业2021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和配额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1年度纳入控排企业178家,通知中要求控排企业应于6月20日前按照核定的2021年度实际碳排放量,通过登记系统上缴足额的配额进行履约,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广东省省级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来抵消实际碳排放。2021年度可用于抵消的CCER和PHCER总量控制在100万吨以内。
- 广东碳市场本周碳价出现小幅波动,最终碳价较上周相比下跌0.3%,自79.82元下跌至79.61元。本周产生一笔远期交易,成交价格为28.70元,成交总量为43.3万吨。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79.30元,最高为82.00元。
- 线上成交总量为6.8万吨,交易量相比上周减少2.9%。
湖北配额成交情况
- 本周湖北碳市场活跃度提高,碳价呈现下跌趋势,最终碳价较上周末相比下跌2.4%,自46.80元下跌至45.70元。线下无交易。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44.00元,最高为48.00元。
-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为27.9万吨,交易量相比上周大幅增加。
上海配额成交情况
- 上海碳市场本周交易活跃度提高,碳价出现大幅波动,碳价突破新高,到达61.91元,最终碳价与上周相比上涨3.4%,自59.50元上涨至61.50元。线下无交易产生。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60.00元,最高为61.91元。
-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为3.2万吨,交易量相比上周大幅增加。
北京配额成交情况
- 2022年4月28日,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本市重点碳排放单位管理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为鼓励公众低碳出行,新增《北京市小客车(油改电)出行碳减排方法学》(试行)及《北京市低碳出行碳减排项目审核与核证技术指南(试行)》,通知中要求控排企业应于10月31日前通过碳排放管理系统上缴同核定的2021年度排放总量相等的配额,可含符合规定比例的抵销产品。抵销产品包括核证自愿减排量、节能项目碳减排量、林业碳汇项目碳减排量、北京低碳出行碳减排量。
- 北京碳市场本周无交易产生。
天津配额成交情况
-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在2022年03月07日发布《关于做好天津市2021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及履约等工作的通知》,明确2021年度纳入控排企业192家,通知中要求纳入企业应于2022年6月30日之前完成配额清缴。
- 天津碳市场本周无交易产生。
深圳配额成交情况
-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于4月9日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度碳排放权交易履约工作的通知》,新增101家企业进入碳排放权交易管控范围,剔除38家不宜继续纳管企业,调整后,深圳市2021年度碳排放管控单位共计750家,并明确履约截止时间为8月30日,管控单位按照核定的2021年度实际碳排放量,提交足额配额或可使用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进行履约。管控单位账户中配额不足以完成履约的,应提前在交易平台购买补足,富余配额可通过交易平台出售。
-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于2022年4月11日发布《关于不同年度标签配额产品合并的通知》,为进一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维护市场稳定,解决各年度配额同质不同价的问题,实现各年度配额统一定价,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将对深圳碳排放现货交易系统SZA-2013、SZA-2014、SZA-2015、SZA-2016、SZA-2017、SZA-2018、SZA-2019和SZA-2020八个不同年度标签配额产品进行合并,合并完成后,统一的配额产品简称为SZEA。
- 深圳碳市场本周活跃度降低,仅产生3笔交易,最终周末碳价较上周末相比下跌1.0%,自8.66元下跌至8.57元。线下无交易产生。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7.79元,最高为8.57元。
-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2477吨,交易量相比上周减少70.2%。
重庆配额成交情况
- 重庆碳市场本周无交易产生。
福建配额成交情况
- 福建市场本周碳价呈现下跌趋势,较上周周末价格相比下跌40.9%,自26.40元下跌至15.61元。线下产生2笔交易。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15.61元,最高为23.76元。
- 线下成交价最低为15.00元,最高为18.30元。
- 本周线上成交2.2万吨,交易量与上周相比大幅增加。
- 本周线下成交44万吨。
CCER成交情况
本周CCER成交总量为1.8万吨,相比上周成交总量相比减少21.7%,本周仅深圳、北京量交易,其余试点本周无CCER交易。
从开市以来累计成交量来看,上海CCER成交量位于第一位,远远高于其他试点,广东位于第二位,天津位于第三位。
绿色金融市场
1、青岛农商银行“破冰”碳排放权绿色质押贷款
近日,青岛农商银行市南支行成功为青岛某热电公司发放1000万元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这是该行发放的首笔碳排放权绿色质押贷款。
青岛某热电公司是青岛市首批重点排控企业之一。近年来通过不断升级节能减排措施,降低能耗和污染,实现了源头上减碳排放,从而盈余了碳排放配额。在了解到企业有流动资金需求后,该行结合最新的碳市场交易政策,在研究关于碳排放权权属、碳排放权注册登记和交易机构等事项后,以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模式为企业发放贷款1000万元,成功将企业碳排放权转换为“真金白银”,通过盘活“碳”资产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同时,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的贷款利率更优惠,帮助企业有效节约了财务成本。
2、平安证券助力京能清洁能源碳中和ABS在上交所成功发行
2022年4月28日,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原始权益人和资产服务机构的“平安-京能清洁能源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在上交所成功发行!总规模10亿。这是首单北京市属国企碳中和ABS产品,同时也是首单北京市属国企应收账款出表ABS产品。
据了解,本项目基础资产为应收可再生能源补贴款,涉及京能清洁能源共计10个风光发电项目。经绿评机构测算,基础资产相关项目绿色程度及公司在其他方面综合表现出色,实现既定碳减排环境效益目标的前景极佳,被授予绿色最高G1级。
3、曹操出行“碳中和”ABS在上交所成功发行
近日,储架规模50亿元的“华泰-吉利曹操出行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专项用于碳中和)”首期在上交所完成备案和发行。首期发行规模为20亿元。
据了解,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力支持下,由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融资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独家财务顾问,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计划管理人所设立。本次项目为“碳中和”ABS项目,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购置、投放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助力绿色出行。本次项目对于响应碳中和目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数据来源:各试点碳市场交易所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
*本网站由中创碳投建立,网站中所有资料均为中创碳投收集整理,未经许可,任何企业、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网站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