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亚洲地区主要商业银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洞察(2024)》。
在全球气候治理加速深化的背景下,银行机构作为全球经济活动的核心引擎,其角色与责任显得尤为突出,其气候信息披露也已成为衔接金融活动与低碳转型的关键桥梁。在此背景下,报告依托亚洲地区50家代表性商业银行的调研数据,首次剖析并总结了亚洲地区代表性商业银行在气候治理、气候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四大方面的最新披露进展与优秀实践案例。报告通过全景式展现银行业气候行动的最新动态与策略方向,旨在促进行业经验交流,并为监管机构完善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等政策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主要发现:
- 约半数参评银行在气候行动领域的整体披露表现处于相对成熟阶段。
- 在四大支柱中,亚洲地区主要商业银行在治理层面的披露表现最为突出,整体披露得分率约84%;风险管理层面的整体披露得分率约57%,战略层面的整体披露得分率约54%,而在指标和目标层面的整体披露得分率约45%,披露率及披露质量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治理层面:
- 超九成的参评银行在董事会与高层管理的气候治理职责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表现趋于成熟,在各项决策中普遍考虑气候相关因素;但在提高披露透明度、强化薪酬政策与气候绩效挂钩等方面,银行机构仍需加大力度提升治理水平。
战略层面:
- 识别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并积极制定和实施相关战略已经成为参评银行机构的普遍认知,但气候战略制定和披露的范围、严格程度以及明确程度各不相同,不足四成的参评银行公开披露了其气候行动计划进度的定量信息。
- 多数参评银行局限于气候因素对银行财务状况整体影响的粗略探讨,而区分时间维度(短期、中期、长期)对该影响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分析的银行数量不足10家。
- 在财务受气候因素影响分析、气候压力测试方法应用等方面,多数银行机构仍需提升分析深度和披露完整度,强化气候风险量化管理能力,细化气候战略制定与实施。
风险管理层面:
- 超七成的参评银行明确表示已采纳气候情景分析手段来识别和评估气候相关风险,但在机遇影响分析中应用情景分析方法的银行数量不足 1/3。
- 关于评估流程、相关政策以及使用的输入值和参数等具体信息的披露尚不全面,披露完整度有待提升。
- 超九成的参评银行明确将气候风险纳入现有风险管理体系,针对重大气候风险,建议银行机构重点应用情景分析、气候压力测试等手段识别、量化和管理气候风险对银行机构的相关影响,深化现有风险管理体系,切实运行并实现有效披露。
指标和目标层面:
- 指标方面,开展碳排放披露已成为参评银行基本共识。
- 自身运营碳排放方面,范围1和范围2排放的披露率接近100%,但约两成的参评银行仅披露总行或总行及一级分行的碳排放数据,未覆盖所有分支机构;自身运营范围3碳排放方面,超四成的参评银行披露了“6.商务差旅”这一类别,其他类别暂处于少量披露的阶段。
- 投融资碳排放方面,近5成参评银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披露,其中绝大多数仅核算了对公贷款这类资产的碳排放,且披露覆盖行业集中于八大高碳排放行业。
- 目标方面,超五成的参评银行披露了自身运营的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目标,目标年份大多集中在2030年~2050年;近三成参评银行披露了投融资碳中和/净零排放目标,目标年份大多集中在2050年左右。
- 各参评银行在目标管控范围(是否覆盖自身运营和投融资碳排放、是否覆盖范围 1、2、3 排放)、是否设置阶段性目标、目标是否清晰定量等方面各不相同。
- 在减排与净零目标的科学设定、公开披露、定期复核、持续跟踪等方面,大部分参评银行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 逐步完善银行机构的范围 3 碳排放披露、制定并细化净零转型计划、增加并披露阶段性的量化碳减排目标、持续实施与追踪阶段性目标是大多数银行机构未来需要重点完善的方向,以稳步推动银行机构可持续发展转型。

图 |《亚洲地区主要商业银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洞察(2024)》封面及目录
访问完整报告:
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下载《亚洲地区主要商业银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洞察(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