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晚,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及到2035年的展望,围绕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政策支持体系、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国际合作、组织保障等内容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出 台 背 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各国共同的责任和追求。在此背景下,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绿色金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产业、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而有效支撑实体经济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早在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就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对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及防范金融风险做出具体指导。在该意见提出的八年间,逐渐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市场主体和产品创新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0-2024连续五年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发展领域支持力度,国家政策、金融监管、行业自律及市场枢纽对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引导强度持续加强。
面对“双碳”目标的迫切要求,绿色金融相关政策需要不断进行优化与调整。依托先前绿色金融发展成果,本次《指导意见》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政策支持体系、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国际合作、组织保障等方面对金融机构做出具体要求,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挥赋能作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长效机制。

内 容 简 介
工 作 原 则
统筹发展和安全、兼顾长期与当前、激励与约束并重、坚持高标准推动和高水平合作。
主 要 目 标
未来5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金融基础设施、环境信息披露、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和市场、政策支持体系及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断健全,绿色金融区域改革有序推进,国际合作更加密切,各类要素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有序聚集。
到2035年,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图1 | 《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梳理

要 点 解 读
01
突出强调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推动数据共享强化约束力度。
《指导意见》首先强调的就是碳核算的重要性,对金融机构碳核算所涉及的方法学、数据库、标准、数据管理和统计等相关体系建设提出细化部署,要求金融机构逐步开展自身运营和投融资业务碳核算工作,并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运用大数据、金融科技等技术手段为碳核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这一举措旨在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在摸清自身和业务碳排放情况的同时,准确地评估和管理经营和投融资业务开展中的碳风险,为绿色金融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此外,《指导意见》还要求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健全碳排放信息披露框架,披露高碳资产敞口和建立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突发事件应急披露机制。这些措施旨在提升信息透明度,加强公众参与度,通过社会监督的力量强化对高碳经济活动的约束力度。
02
多次将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并列提及,注重发挥二者协同作用。
在双碳背景下,高碳行业的转型发展备受关注。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转型金融聚焦于支持高排放、高污染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为其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和工具。在《指导意见》中,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被多次并列提及,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高排放行业和高排放项目绿色低碳转型,凸显了其重要性和战略地位。文件明确要求加快研究制定和鼓励利用转型金融标准,为转型金融的发展提供指导和规范,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深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此外,鼓励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成立碳达峰碳中和转型基金,可以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03
注重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研究丰富与碳排放权挂钩的金融产品及交易方式,并不断扩大适合我国碳市场发展的交易主体范围,充分落实和发挥绿色金融“市场定价”的重要功能。文件重点对绿色信贷、资本市场、绿色保险等方面提出性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优化绿色金融服务,在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的同时,积极运用绿色保险工具加强风险分散和保障,这是对绿色金融“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两大功能的具体落实。此外,文件还鼓励推广可持续投资理念,进一步壮大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主体。
04
注重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披露和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增强应对风险能力。
环境与气候变化风险(转型风险、物理风险)的发生会对标的资产造成直接实物损失或间接经济损失,进一步传导成金融风险。《指导意见》从宏微观两方面强调了金融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国家宏观层面上,明确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推动金融机构定期向金融管理部门报送高碳资产规模、占比和风险敞口等信息,持续完善风险监管。在金融机构微观层面上,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等工具进行气候风险评估,鼓励保险机构建立气候变化相关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气候灾害风险分析。这些措施均旨在提升金融机构对气候风险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为绿色金融的稳定发展、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05
紧扣“碳”这一核心主题,未来碳金融驱动作用越发突出。
《指导意见》围绕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全文紧扣“碳”这一核心主题,提出增强碳市场流动性,研究丰富与碳排放权挂钩的金融产品及交易方式,逐步扩大适合我国碳市场发展的交易主体范围。作为专门支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金融工具,碳金融不仅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更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它将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向低碳环保领域,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碳定价机制的形成,促进碳市场的健康发展,为碳减排和绿色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和创新活力的不断释放,碳金融将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创碳投长期服务于银行、基金、券商等金融机构,具有丰富的碳+金融跨界融合经验,可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自身运营及投融资业务碳核算、双碳规划及实施方案、碳中和认证服务、气候风险分析、绿色金融与气候投融资课题研究以及投资碳核算、气候投融资、绿色金融相关数字化平台等“一站式”全方位专业化服务。欢迎各方积极践行绿色金融理念且有意开展绿色金融及“双碳”相关工作的业主或合作方联系中创碳投相关业务团队,共同探索“双碳”和绿色金融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径。
金融机构服务:汪洵 15116958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