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际可持续基础设施促进机制”(MISIP)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承包商会会长房秋晨、亚投行伙伴关系与区域合作总监孙元江、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项目)周非、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东亚区首席代表吉乐(Thorsten Giehler)、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基础设施伙伴关系部部长Rowan Palmer分别代表五个发起方致辞。承包商会副会长张湘就机制工作情况进行通报。来自MISIP首批27家成员方的48位代表参与了工作研讨交流。承包商会战略与咨询部主任尚升平主持会议,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教育总经理张斌亮受邀出席会议。
房秋晨会长指出,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国际基建领域的重点关注,MISIP应充分发挥理念传播、融资促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等三大平台作用。他建议MISIP未来重点围绕完善顶层设计、扩大成员网络、推进成员高效合作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坚持目标导向,聚焦各成员方重点需求,推动务实交流和合作,实现机制作用的最大化。
张湘副会长介绍,MISIP由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基建企业、专业机构和部委中心等共同组成,以促进知识分享、支持融资合作、加强能力建设、树立项目典范、提供融资服务、搭建伙伴网络为主要目标。MISIP成立以来,承包商会和发起方务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下一步,机制将着力推动建立“对外承包工程行业ESG管理体系指引”,开展可持续发展/ESG系列培训,举办“第一届对外承包工程行业ESG管理论坛”和“中国承包商与金融机构投融资对接会”等活动,从管理优化、能力提升、资源对接等多个层面务实推进机制的有效运作。
在座谈研讨环节,各成员方代表就MISIP年度工作事项进行充分交流,结合本机构业务优势和专业特点,从融资创新、碳资产管理、绿色技术、ESG咨询服务等方面,对机制工作提出了有价值的工作建议。各方一致表示,愿意继续加强成员间的协调、推进ESG标准与双碳能力建设、深化工作研讨和交流,为促进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开发建设,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努力。
“国际可持续基础设施促进机制(MISIP)”是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的一项工作机制。该机制旨在凝聚国内外多方资源、搭建合作促进平台和伙伴网络,共同推动基础设施项目朝着更加多元包容、更加绿色低碳、更具气候韧性的可持续方向发展。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受邀成为“国际可持续基础设施促进机制”首批伙伴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