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碳投企业碳管理秘笈首次公开:新框架、新方法、新步骤(SMART-ABC&5A)
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1+N”政策体系持续推进,各个部委都在积极研究和出台相关的指导文件。2021年末,国资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成为首个以企业行动为导向的双碳政策。
《指导意见》聚焦“大国重器”——中央企业,提出了行动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主要任务方面,《指导意见》指出中央企业要提升企业碳管理能力、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等。

图|《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企业碳管理起源
国内企业的碳管理需求诞生于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的相继启动,以及更早一些时期部分外向型出口企业和外资在华企业推动开展的一些碳管理试水工作。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脚步在近十年来明显加速,尤其是双碳目标的提出对许多企业而言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以中央企业为主的大型集团企业率先开展了企业碳管理工作。一方面,大型集团企业具备更强的政策执行力;另一方面,大型集团企业组织架构复杂,更加需要提升碳管理能力。
传统的企业碳管理工作内容主要跟碳市场的要求紧密相关,通常包括碳管理体系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碳盘查、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管理、减排项目管理等。为提高管理效率,许多大型集团企业会采用碳管理系统支撑上述大部分工作。
管理模式方面,主要有独立的碳资产公司和集团层面的碳管理部门两种组织架构。前者业务范围广泛,通常能够支撑集团下属企业一系列碳管理工作;后者权限较高,可以统筹集团的碳管理并控制碳交易风险。以发电行业为例,目前五大发电集团都成立了专业化碳资产平台公司,集团层面也设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两类管理模式互相结合发挥作用。
双碳目标提出后对企业带来的深远影响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企业产生了一系列全新影响,企业碳管理工作内涵也更为丰富和深入,部分影响如下图所示。

图|双碳目标对企业的影响
双碳目标提出后,国内不少企业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初步探索,电力、钢铁、石油化工等高耗能行业企业以及互联网科技企业都表现出了积极的行动态度。以发电和钢铁为例,五大电力和主要钢铁企业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

图 | 五大电力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

图|主要钢铁企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
宝武集团还率先发布了国内钢铁行业首个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规划了不同阶段减碳的主要技术手段。

图|宝武集团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来源:中国宝武
双碳目标下指导企业碳管理的新框架:SMART-ABC
企业如何在双碳目标下寻求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碳管理的一项新内容。对于全社会而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于企业来说,要做好双碳工作,除了积极的行动力助推,也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论支撑。
中创碳投基于过去多年对不少大型集团企业丰富的碳战略、碳管理服务经验,逐渐摸索和总结出一个企业开展碳管理的新框架——“SMART-ABC”框架,作为指导企业在双碳目标下开展全过程碳管理工作的方法论,具体内容分享如下:
Strategy(战略规划)
制定契合政策形势、内外部环境和公司愿景的低碳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碳管理的第一步,将起到顶层指导作用。战略规划中可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及实施路线图等。
Management(管理机制)
建立一套落实企业双碳或碳战略的管理机制,管理层对战略规划确立的低碳发展目标进行宣贯,确定管理层中双碳工作的牵头领导,建立决策机制,定期沟通信息等。
Action(行动方案)
在双碳战略规划引领和指导下,研究和制定双碳或者碳管理部署的具体行动方案,落实重点任务,包括开展碳盘查、核算产品碳足迹、储备减排项目、实施减排技术等。
Regulation(规则制度)
将企业碳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要求,结合企业管理的现状和战略规划、行动方案的具体内容,形成规范的制度体系,支撑各类工作有序开展。
Tools(支撑工具)
利用企业碳管理平台、碳普惠平台等信息化、数字化工具或者平台开展碳管理工作,能够显著提升管理效能。
除了上述5个方面的核心内容,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核心保障、支撑或者扩展性要素需要在企业碳管理中予以重点考虑。
Assessment(考核约束)
碳管理工作纳入企业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基层企业、部门或者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落实企业双碳或者碳管理方面决策部署不力、未完成目标的基层企业、部门或个人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对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严肃追责问责。
Brand(品牌宣传)
通过多种形式对外宣传和展示企业在低碳发展方面的优良做法与优异成绩,提升品牌价值。
Capability(能力建设)
面向相关人员开展定期培训,提升执行队伍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保障碳管理工作顺利落地。

图|中创碳投关于企业碳管理方法论的“SMART-ABC”新框架
国资委《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中央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这首先要求企业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点和阶段性的减排目标,其次是规划主要减排路径,最终形成落地的行动方案。
双碳目标下企业碳管理实施的新方法:
“5A步骤法”
在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规划工作中,根据中创碳投多年为不少大型集团企业提供服务的经验,在不同企业不同程度上应用“SMART-ABC”方法论梳理出企业碳管理的一些重点工作之后,还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或者步骤来做具体的部署和实施,这方面对企业碳管理目标的落实效果也至关重要!根据大量的实践经验,中创碳投摸索总结出了企业碳管理的5个重要步骤,即Accounting(摸清家底)、Aim(确立目标)、Abatement(规划减排)、Assessment(回顾评估)、Adjustment(动态调整),简称企业碳管理的“5A步骤法”,每一步的具体内容如下:
Accounting(摸清家底)
开展碳排放核算、摸清排放家底是企业提出目标和制定规划的前提。企业应当对历史年份碳排放展开全面盘查,梳理碳排放来源、特征等信息,为后续工作奠定数据基础。
Aim(确立目标)
制定目标和规划需要分析企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并结合未来发展规模(比如营收目标、产量目标等)所带来的碳排放增长,考虑产业升级转型、工艺革新、能源结构优化、碳汇等减排措施的贡献,分情景预测碳排放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论证提出达峰、中和目标以及阶段性减排目标。
Abatement(规划减排)
规划路径需要将中长期规划中的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分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如能源转型节奏、减排技术应用时序、产业布局规模等。
Assessment(回顾评估)
在双碳规划执行过程中,还应做好常态化的数据管理,评估企业实际减排进展与目标完成情况,结合企业绩效考核,对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相应对完成不好的采取一些考核中的常见手段和措施,确保碳管理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Adjustment(动态调整)
根据评估和考核的结果,分析企业碳管理落实和进展情况与规划的目标或者路线图是否存在偏离,是否应该调整目标、路线图和行动方案等,尤其是当出现可应用的新技术或先前技术成本、应用潜力发生重大变化时应该对减排路径进行修正,保障以较低成本如期实现目标。

图|中创碳投关于企业碳管理实施的新方法“5A步骤法”
部分应用案例和成果
中创碳投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前,很早就为以能源行业为主的多家大型集团企业提供碳战略和管理方面的服务,包括曾经在“十三五”初期就为华电集团和神华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前身)等央企率先编制低碳发展专项规划提供技术支撑等。
双碳目标提出后,又陆续开始为一些大型综合集团、高科技企业、金融机构提供双碳主题相关的战略与管理咨询,如中信集团、国家电投、华为、字节跳动、滴滴出行、华谊集团、中国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南方基金等。
在为这些各个行业龙头企业长期的服务过程中,我们不断摸索、迭代和总结提炼出来的企业碳管理“SMART-ABC”新框架和“5A步骤法”在各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部分客户如下。

图|中创碳投提供企业碳管理服务的部分企业客户
近年来中创碳投通过应用企业碳管理“SMART-ABC”新框架和“5A步骤法”的全部或者部分理论为这些客户取得的效果也很显著,但基于对客户未公开信息保密的原因,我们不便展示为每位客户在企业碳管理各环节的服务成果,无论是“SMART”中的“S”、“M”、“A”、“R”、“T”,还是“ABC”中的“A”、“B”或者“C”环节的一些具体案例。
但仅仅以我们为客户提供的关于企业碳管理工具平台(Tools)环节相关的服务举例,成果就可见一斑。
目前使用中创碳投碳管理系统工具和平台的企业用户其年排放量已经达10亿吨,占目前全国碳市场覆盖企业碳排放总量的1/4,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10%左右!如下是已经或者正在使用中创碳投设计、研发或者建设的碳管理系统的部分集团类企业客户。

图|中创碳投设计和开发的企业碳管理工具平台在客户中应用的部分案例
新需求征集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企业碳管理赋予了新的背景。多种因素交织下形势错综复杂,企业应尽快提升碳管理能力以应对如碳市场、碳边境税、绿色供应链建设等工作,与此同时,着手规划双碳目标下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如果您有双碳目标下企业战略规划(S)、管理机制(M)、行动方案(A)、规则制度(R)、支撑工具(T)、考核约束(A)、品牌宣传(B)、能力建设(C)等方面的碳管理需求,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表单联系我们。

填写后可领取包括《碳达峰及碳中和概念解读及企业应对工作建议》、《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2021)》和相关文献在内的大礼包。
在2月28日之前填写表单并通过审核的朋友,我们将与您取得联系,陆续发放“大礼包”,含如下资料:
(1)《碳达峰及碳中和概念解读及企业应对工作建议》ppt
(2)文献《碳中和的概念及影响》
(3)文献《2060碳中和目标下的电力行业》
(4)文献《碳中和愿景目标对油气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5)《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2021)》
(本文作者:白文浩、金雅宁、唐进、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