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3 月发布的 IPCC 第 6 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中指出了本土知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对此,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制定了创新战略,将本土知识视为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农业粮食系统挑战的关键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针对该创新战略,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业缺水问题全球行动框架(简称WASAG)发布了一份全球社区和本土气候变化适应战略报告,报告重点关注了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针对该报告,于2022年9月29日举办了题为“社区和本土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的网络研讨会。重点分析了 WASAG 纲要中的实践案例,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规模化推广和应用。同时在此次研讨会中,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地 (GIAH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和中创碳投(SinoCarbon)等国际组织和企业也对其在该领域推广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做了分享。
作为参会谈论的嘉宾之一,中创碳投投融资和国际事业部高级经理王宗祎向参会者介绍了国家电投云南国际在云南东川建成的全国首个“光伏发电+集水灌溉+生态修复”示范项目,该项目是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成功实践案例。不仅项目本身引起了参会者的热烈讨论,其实践经验也获得了参会者的一致好评。
图 | WASAG网络研讨会进行中
图 | 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络研讨会后推特发文
项目介绍
国家电投云南国际针对石漠化区域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土壤保水肥能力差等特点,建成东川区“光伏发电+集水灌溉+生态修复”微型样板示范项目,通过光伏阵列阻风固沙与遮阴增湿,促进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局地气候改善,集水灌溉系统旱季提供充足水分,从根源上改善场区生态循环系统,打造石漠化区域生态治理的样板工程,在云南、周边省市乃至全国形成较好生态示范辐射效应,成为面向生态系统脆弱区域的“生态修复+光伏”综合示范新名片,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生态光伏”工程范式,实现了区域生态健康、协调发展目标。
项目致力于打造集光伏发电、生态农业、生态休闲、科教示范于一体的综合协同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每年可实现产值约40余万元,运营期内上缴税收总额约为122万元。
图 | 项目区域航拍照片
图 | 示范项目场内照片
图 | 示范项目场外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