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全国配额成交情况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2025年10月配额(CEA)总成交量4156.3万吨,总成交额19.89亿元。挂牌协议交易月成交量1052.6万吨,月成交额4.87亿元,10月31日交易收盘价为51.96元/吨。大宗协议交易月成交量3093.7万吨,月成交额14.97亿元。单向竞价交易月成交量10.0万吨,竞拍种类为CEA23,月成交额447.5万元。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2025年度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40亿吨,总成交额87.86亿元。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7.70亿吨,累计成交额518.19亿元。
- 成交量方面,全国碳市场成交总量环比增加27.1%。本月全国碳市场配额日成交量环比上月增加64.5%,其中挂牌(CEA)总成交量1052.6万吨,日均成交量61.9万吨,环比增加21.2%;大宗协议月内成交量3093.7万吨,日均成交量182.0万吨,环比增加86.6%;单向竞价共1场竞拍,成交量10.0万吨。月内,大宗协议成交占总成交量的74.4%。
- 成交价方面,碳价跌破发行价格,价格最低跌至40元/吨以下。本月挂牌协议月均价为46.28/吨,环比下跌21.6%;大宗协议月均价为48.38元/吨,环比下跌22.5%。本月收盘价51.14元/吨,环比下跌10.4%,同比去年同期收盘价下跌50.0%。本月挂牌协议最高价为58.80元;最低为50.34元;大宗协议成交价最低为35.58元,最高为61.78元。
- 本月碳排放配额19-20挂牌协议月成交量1521吨,月成交额9.2万元,最终收盘价为60.31元/吨;本月大宗协议无成交。本月单向竞价无成交。
- 本月碳排放配额21挂牌协议月成交量8.6万吨,月成交额458.5万元,最终收盘价为53.17元/吨;本月大宗协议无成交。本月单向竞价无成交。
- 本月碳排放配额22挂牌协议月成交量1吨,月成交额54.00元,最终收盘价为54.00元/吨;本月大宗协议月成交量85.5万吨,月成交额4729.6万元;本月单向竞价无成交。
- 本月碳排放配额23挂牌协议月成交量180.4万吨,月成交额8176.4万元,最终收盘价为45.59元/吨。本月大宗协议月成交量465.6万吨,月成交额2.25亿元。本月单向竞价无成交。
- 本月碳排放配额24挂牌协议月成交量863.4万吨,月成交额4.01亿元,最终收盘价为46.72元/吨。本月大宗协议月成交量2642.6万吨,月成交额12.25亿元。本月单向竞价成交量10.0万吨,成交额447.5万元。
02 广东配额成交情况
- 广东碳市场本月交易活跃度升高,本月碳价小幅波动,最终月末碳价较上月相比下跌3.9%,自36.20元下跌至34.77元。本月线下无交易产生。
- 本月线上成交价最低为31.59元,最高为37.15元。
- 本月线上成交21.8万吨,交易量与上月相比增加5.9%。
03 湖北配额成交情况
- 湖北碳市场本月交易活跃度升高,碳价小幅波动,最终月末碳价较上月相比下跌3.1%,自40.79元下跌至39.54元。本月线下无交易产生。
- 本月线上成交价最低为38.10元,最高为42.50元。
- 本月线上成交总量为34.3万吨,相较于上月成交量增加6.3%。
04 上海配额成交情况
- 上海碳市场本月交易活跃度降低,碳价小幅下跌,最终月末碳价较上月月末碳价相比下跌8.3%,自60.00元下跌至55.05元。本月线下无交易产生。
- 本月线上成交价最低为54.94元,最高为60.00元。
- 本月线上成交总量为22.0万吨,相较于上月成交量减少30.5%。
05 北京配额成交情况
- 北京碳市场本月交易活跃度大幅升高,碳价小幅波动,最终月末碳价较上月月末碳价相比下跌3.2%,自108.73元下跌至105.24元。本月线下有多笔交易产生。
- 本月线上成交价最低为105.24元,最高为114.28元。
- 本月线下成交价低为84.88元,最高为108.78元。
- 本月线上成交总量为44.9万吨,相较于上月成交量大幅增加。
- 本月线下成交总量为9.8万吨,相较于上月成交量减少77.7%。
06 天津配额成交情况
- 天津碳市场本月交易活跃度降低,本月线上仅有2笔交易,最终月末碳价较上月相比下跌13.0%,自34.50元下跌至30.00元。本月线下无交易产生。
- 本月线上成交价最低为27.18元,最高为30.00元。
- 本月线上成交总量为1.4万吨,相较于上月成交量减少58.3%。
07 深圳配额成交情况
- 深圳碳市场本月交易活跃度降低,本月碳价波动下跌,碳价较上月末相比下跌8.7%,自43.82元下跌至40.00元。本月线下无交易产生。
- 本月线上成交价最低为40.00元,最高为43.77元。
- 本月线上共成交1.4万吨,较上月成交量相比减少84.9%。
08 重庆配额成交情况
- 重庆碳市场本月交易活跃度降低,本月线上仅有2笔交易,最终月末碳价较上月相比上涨9.6%,自36.50元上涨至40.02元。本月线下无交易产生。
- 本月线上成交价最低为36.50元,最高为40.02元。
- 本月线上共成交200吨,较上月成交量相比减少95.9%。
09 福建配额成交情况
- 福建碳市场本月交易活跃度降低,本月线上仅有1笔交易,最终价格较上月相比上涨2.8%,自18.48元上涨至19.00元。本月线下无交易产生。
- 本月线上成交价为19.005元。
- 本月线上成交总量为1.4万吨,较上月成交量相比减少27.2%。
10 CCER成交情况
- 本月全国CCER成交总量76.9万吨,环比增加59.8%,成交额3999.9万元,月成交均价52.04元/吨,环比下跌34.6%。月内成交均为挂牌交易。
- 截至10月31日,全国CCER碳市场累计成交量395.6万吨,累计成交额3.07亿元。
- 2025年10月份试点碳市场CCER无成交。
- 从开市以来CCER累计成交量来看:上海占比41%,位居第一;广东占比15%,位列第二;天津占比15%,位列第三。
*数据来源:全国碳市场交易数据来源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公开数据;试点碳市场交易数据来源于各试点碳市场交易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CCER交易数据来源于北京绿交所公众号。
11 绿色金融市场
1、广东落地首批绿色外债试点业务,首日登记约2400万美元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批准广东正式实施绿色外债试点,首日为6家企业办理绿色外债试点业务,登记金额合计约2400万美元。该政策通过"额度扩容+流程简化"双管齐下,绿色外债试点将类别风险转换因子由1下调至0.5,大幅提高企业跨境融资额度。相关外债登记业务由银行直接办理,企业可在银行实现外债登记、账户开立、资金汇兑"一站式"服务,显著提升业务办理效率。
2、厦门首创“以碳代赔”新模式,垃圾分类碳减排量实现市场化交易
近日,厦门市翔安区成功落地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生态执法”碳减排量交易案例。鼓岩社区通过居民垃圾分类累计实现2250吨碳减排量,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人通过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自愿认购这些减排量,以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这一创新将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与生态修复的法律责任有机衔接,不仅量化了垃圾分类的环保价值,还拓宽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履行路径。此次交易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厦门经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融合。
3、全国首笔“碳标签”挂钩贷款落地呼伦贝尔
近日,建设银行呼伦贝尔分行向呼伦贝尔农垦现代牧业有限公司授信1.5亿元“碳标签”挂钩贷款。该笔贷款以“游牧起源”牌牛羊肉的碳足迹为核心依据,实现全国肉类“碳标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零的突破”。
作为内蒙古首批“碳标签”试点城市,呼伦贝尔市于2025年6月发布全区首批《产品“碳标签”核算细则》系列标准,9月便率先完成“游牧起源”牌牛羊肉、“苍茫谣”牌国标压榨一级菜花油的“碳标签”认证,其中“游牧起源”牌牛羊肉更是全国首个获认证的肉类“碳标签”产品。
此次贷款将利率与产品“碳标签”认证资质直接挂钩:在“碳标签”认证有效期内,该笔1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在LPR基础上下浮89个基点,按1.5亿元本金计算,每年可帮企业节约成本133.5万元,为区域绿色农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