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碳榜单洞察(三)┃企业如何应对气候风险和机遇

· 中创观点

编者按

9月22日,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两周年之际,《财经》杂志联合中创碳投发布了《中国百家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2022)》和《中国上市公司双碳领导力排行榜(2022)》。

上篇我们分析了上市公司在“碳排放管理机制”议题的表现,本篇我们聚焦“气候风险评估与管理”议题,结合优良实践为提高上市公司气候风险的应对能力提供借鉴。

IPCC研究显示,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以及社会可持续转型带来的气候变化风险正以复杂、多样的趋势和特点,在全球多地区、多领域、多行业间发生并传导,是未来十年发生概率最高的风险。正确认识公司自身面临的气候风险,采用合理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控制措施,能帮助公司不断提高自身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的同时,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信心。基于此,本议题设置气候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流程等相关的7个评价维度,旨在评价上市公司应对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韧性。

从各评分维度的得分率看,总体不容乐观。相对来看,上市公司较多地关注于气候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评估,而忽视了对顶层设计——气候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过程和监督与管理过程的建设,更鲜有使用情景分析工具对气候风险与机遇进行识别和评估的。

broken image

洞察一:气候风险管理意识逐渐形成,但提升空间仍然巨大

气候风险识别和评估是上市公司规避气候风险、减少损失的有效途径。目前上市公司对于识别和评估气候风险的响应程度较高。在气候风险识别方面,41家上市公司形成了一定的气候风险管理意识,对自身面临的物理风险、转型风险等有所识别,但却忽视了气候风险影响/持续时间和应对措施等更进一步的问题。在气候风险评估方面,29家上市公司评估了气候风险和机遇对其自身或价值链可能产生的影响,但大多仅关注自身而未延伸至对上下游价值链的评估。仅评估自身气候风险的上市公司在评估过程中大多为定性评估缺乏定量评估,且基本忽视了对财务影响的评估。


洞察二:风险评估方法的缺失是导致气候风险识别与评估难以深入的主因

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是评估气候风险的常见方法,可帮助管理层制定应对未来更大范围不确定性的更稳健策略,还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组织的战略和财务计划的完善程度以及比较组织间的风险和机遇。目前仅有5家上市公司公开了情景分析的有关假设与结果。此外,上市公司情景设置涉及IPCC、IEA、国家部委和公司自身发展等多方面目标,指明了气候风险识别与评估向纵深处发展的方向。

broken image

鉴于我国上市公司在此议题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我们建议企业应对气候风险和机遇应至少具备三方面的工作基础。一是梳理公司所面临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将其细化为物理风险、转型风险和机遇,并制定应对措施。二是明确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影响时间,可将其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是采用多种情景展开分析,以增强低碳战略的韧性。

broken image

洞察三:充分重视气候风险并将其纳入公司整体风险管理体系的做法值得借鉴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风险,形成完整的工作机制和执行管理团队是对气候风险有效管理的基础。调研结果显示,气候风险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有待提升,仅16家上市公司通过将气候风险纳入现有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气候风险的管理监督。而当前气候风险管理工作过程远未形成闭环,仅有7家公司形成完整的风险管理流程,11家公司描述了气候风险的评估过程。

broken image

优良实践

中国移动是中国内地最大的通信服务供应商。中国移动重视气候相关风险管理,将其融入风险管理体系,并在气候相关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气候风险机遇识别及评估和情景分析法的使用三方面表现突出。

中国移动气候相关风险评估体系涉及主管节能减排的副总经理、总部及省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组3个层级人员,明确了总部主要部门的风险识别职责,并指出要从财务影响和影响时间范围2个维度评估气候风险的重要性。

中国移动识别了转型风险和实体风险,从风险类型、对财务的影响、对主要业务和策略的影响、影响时间范围和影响程度5个维度展开分析,进而制定应对策略。在风险类型维度,除政策及法律、极端天气等常规风险之外,中国移动还重点分析了新科技风险和长期自然因子的风险。在对财务影响方面,中国移动分析了资本支出和间接(运营)成本受到的变化。此外,中国移动还将所识别风险的影响时间按短期、中期和长期进行划分,对影响程度作出中、中-高、高3个级别的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探索运用情景分析法制定目标与行动,设置了2025年国家工信部要求和集团自身目标2种情景。基于“到2025年,公司技术发展和网络规模的增长率保持不变”的假设,得出“2021年度完成能耗强度降低6%”的结果,并据此制定了公司业务发展的针对性举措,诸如推进5G网络和数据中心节能、加大清洁能源比重、将节能指标纳入采购评标要求和倡导绿色办公等。

 

结语

相对而言,上市公司在气候风险机遇的识别和评估两个评价维度的表现较好,但仍需在气候风险应对、气候风险影响时间分析、价值链评估和定量评估等方面深入探索。相信气候风险识别评估和监管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情景分析方法的引入及使用将对有效改善上述现存问题。

本篇重点介绍了上市公司在气候风险识别与管理议题的表现,以期能为增强上市公司应对气候风险的韧性提供借鉴。下篇将从议题“碳排放绩效”带来更多洞察。

 

本文作者:武学 陈梦梦

 

 

 

 

 

 

 

 

订阅
上一篇
国际碳市 | 欧洲凛冬将至,推升欧盟碳价至三个月以来高位
下一篇
中创观点 | 埃及气候大会盘点,国际碳市场取得的进展与下一步展望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