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 碳市场

 上周碳讯 | 国务院:丰富碳排放配额交易品种和方式

国务院:丰富碳排放配额交易品种和方式

国务院近日发布《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方案》提出,支持构建绿色要素交易机制。在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基础上,支持试点地区进一步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交易机制,探索促进绿色要素交易与能源环境目标指标更好衔接。探索建立碳排放配额、用能权指标有偿取得机制,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探索开展资源环境权益融资。探索建立绿色核算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绿色责任账户。

北京冬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绿色冬奥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情况。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表示,针对雪上项目主要分布在山区的情况,采取措施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规划设计前进行了植物本底调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从避让、减缓、重建、补偿等方面确定了保护措施。通过就地、近地、迁地措施保护赛区植物,通过设置动物通道、布设人工鸟巢、规范施工行为等多种措施降低对赛区动物的影响,并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多种途径收集、储存和回收利用雨水和融雪水,高效利用水资源。通过种种措施,守护了赛区的青山绿水,实现了“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目标。

同时,建设低碳场馆,所有场馆都达到了绿色建筑标准,4个冰上场馆使用了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建成超过5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构建低碳交通体系,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了8成。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碳补偿渠道,北京和张家口两地政府将林业碳汇捐赠北京冬奥会,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也为北京冬奥会赞助了碳中和产品,通过这些措施,北京冬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

国家开发银行获首批103亿元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

日前,国家开发银行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的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102.67亿元。该专项支持工具采用“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由开发银行自主决策向显著碳减排领域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再由人民银行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按照贷款本金的60%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开发银行获得的首批资金对应2021年7月至11月已实际发放的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项目、山东文登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青海海南州塔拉滩光伏电站等一批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碳减排领域中长期项目贷款,贷款总金额171.11亿元,可带动年度碳减排量343万吨。

据介绍,为配合做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相关工作,开发银行加强顶层设计,印发《实施绿色低碳金融战略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将碳排放因素纳入信贷全流程,建立信贷碳核算信息系统,逐步更新建立行业核算模型等,探索为全行推进碳减排贷款有关工作提供制度基础和信息化保障。同时,加强与人民银行等部委汇报沟通,提前开展有关准备工作。

中国银行规划研究中心刘世伟:中国银行正在开发碳现货和碳金融衍生产品

近日,中国银行规划研究中心总经理刘世伟就绿色金融与发展发表演讲。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全球共识,《IFF2021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聚焦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和国际合作,相信必将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借此机会,他结合中国银行的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几点体会。

第一,加强国际合作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必然途径。

应对气候变化、防治环境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是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在标准制定方面、在产品创新方面、 在支持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方面、 在风险管理方面和在转型发展路径方面,绿色金融同样需要全球各国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

第二,支持政策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发展绿色金融的长期目标已经形成共识,但由于各国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差异,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惯性,资产结构调整转型对于任何金融机构而言都是艰难的抉择。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在转型的初期,内外部政策支持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中国为例:目前中国政府制定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以及绿色信贷统计、绿色债券管理制度,明确了绿色金融的业务方向。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自身也应主动将绿色金融纳入战略规划,加强政策指引和宣导培训。目前,中国银行已颁布了《“十四五”绿色金融规划》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行动计划》,配套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绿色金融相关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

第三,加强全球碳市场合作。

以往,全球碳抵消市场由于双重计算、标准不一等,可信度、认可度不高。在COP26大会上,各国就《巴黎协定》第六条规则中的国际碳市场框架技术细节达成共识,将推动国际碳市场建立更为透明的问责机制和报告机制,为国际碳市场合作提供稳定的会计框架,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方式推动全球碳中和目标。

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完成

1月17日,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发布会暨连江县人民政府与海洋三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福州市连江县举办。本次发布会暨签约仪式的举办,旨在通过战略合作,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探讨碳中和目标下连江碳汇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构建渔业碳汇政策体系、计量体系、交易体系。

碳汇渔业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CO₂浓度,进而减缓水体酸度和气候变暖的渔业生产活动的泛称,可带来海洋生态改善、渔业经济转型和渔区民生改善等多方面综合效益。

在今年1月1日,连江县依托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平台,正式完成连江县15000吨海水养殖渔业海洋碳汇交易项目,交易额12万元,该项目通过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出具了核查报告,是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

海洋三所专家表示,该试点项目的成功交易为实现海水养殖碳汇价值的市场化提供了示范路径,对于增加渔业养殖“绿色收入”、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增汇渔业、助力碳中和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下一步,连江县将聚集科技、产业和市场三方面,加快提高碳汇渔业技术支撑能力、做大碳汇渔业发展空间、畅通渔业碳汇市场化交易机制。依托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蓝碳交易平台,加强与兴业银行蓝碳基金合作,积极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创新蓝碳金融产品,进一步完善渔业碳汇市场化交易体制机制,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大范围、大规模交易积累试点经验,探索提供成熟模式。

全国碳市场每日成交数据20220117

今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731吨,成交额42,750.00元,开盘价58.49元/吨,最高价58.49元/吨,最低价52.30元/吨,收盘价58.48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上涨1.23%。今日无大宗协议交易。今日全国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731吨,总成交额42,750.00元。截至今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86,597,238吨,累计成交额8,069,021,494.16元。

欧盟正在考虑明确让租船人为航运碳排放付费

租船人负责决定船舶的营运,包括航线、航速和货物,这些都会影响船舶碳排放。欧盟正在考虑明确让租船人为航运排放量付费。这也符合谁污染,谁负责的基本常识。这对船东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U ETS)修正案草案表明,欧盟正在考虑明确让租船人为航运排放量付费。

该修正案草案还包括:1、如果国际海事组织未能在2028年9月30日之前就符合巴黎协定的碳排放措施达成一致意见,则将排放交易系统的范围从一半扩大到所有进出成员国管辖区的航次。2、创建一个特定航运基金,并将至少75%的航运碳税收入用来支持船舶和港口相关的能源效率和脱碳技术项目。3、拟将过渡期缩短一年,从2026年缩短到2025年。4、将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纳入排放交易系统,这将增加以LNG为燃料的船舶的运营成本。

 

订阅
上一篇
 中创观点|生环部发布新规,2000多家电力企业将披露2021年碳排放信息
下一篇
 中创观点|全球自愿碳交易进入新纪元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