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 中创观点

新塑料经济:将废弃塑料转化为高值原料在经济体系中循环

上映于1967年的著名电影《毕业生》片首有一个场景,男主角本杰明大学毕业了,一位邻居主动来提供职业建议,他把本杰明带到一个安静的角落,"Plastics!"他认为塑料行业将非常有发展前景。

从电影所处的上世纪50、60年代起,塑料作为一种重要基础材料逐渐被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在工业、农业、包装及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至2019年,全球塑料年产量从200万吨增长到3.8亿吨,增加了约20倍,今后20年内还将再翻一番[1]。但是塑料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便捷现代人类生活之外,其传统的“生产-消费-使用-废弃”的线性经济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是一百年前人类发明塑料时所始料未及的。

broken image

1950-2019年全球与我国塑料生产量[1]

线性塑料经济的环境负外部性不容小觑

Nature上有研究发现,到2020年人类累计生产的塑料总量超过80亿吨,是地球上所有动物质量总和的2倍[2]。截至2015年,已有约63亿吨塑料彻底成为废弃物,若“生产-消费-使用-废弃”的线性经济模式不改变,按照目前塑料的生产规模及发展趋势,预计2050年全球将产生大约120亿吨塑料垃圾,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3]。另外,这些巨量塑料大部分源自化石资源*,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都会排放温室气体,包括原材料的开采和运输、塑料的生产制造、塑料废弃物的处置、以及塑料进入环境后产生的持续影响。

broken image

塑料全生命周期的年排放量[4]

据统计,当前塑料工业全生命周期消耗了全球8%的石油资源,塑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占全球的3.8%,按照目前塑料行业的线性发展模式,到2050年全球塑料生产将消耗全球20%的石油供应总量,不考虑塑料在开放环境中降解产生的碳足迹,届时塑料生产和使用的碳排放可能占全球总量的15%[3]。

*注:据European Bioplastics(欧洲生物塑料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生物基塑料年产量约占塑料总量的1%。

以循环利用为核心的新塑料经济是大势所趋

在线性塑料经济系统中,每年塑料包装总价值的95%(800亿至1200亿美元)在短暂的一次性使用周期后,就会在经济循环中流失[3]。鉴于此,新塑料经济理论被提出,即减少不必要的塑料包装、增加塑料的多次重复使用、使用完后优先进行再生利用、对于不适合再生的产品选择采用可降解塑料。

在新塑料经济背景下,针对塑料的处置管理,主要有两大方向:发展可降解塑料和废塑料回收利用。相比于可降解塑料,塑料再生利用成为了近年的发展重点,一是由于可降解塑料本身性能不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分解,也就意味着其机械性能弱于常规塑料,只能用于生产一些性能要求不高的一次性制品;二是可降解塑料并不能从根本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目前常见的可降解塑料并不能自然降解,需要特定堆肥条件才能实现,如果可降解塑料制品没有被回收,依然会对自然界造成危害[5]。

broken image

2015年全球塑料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6]

相比之下,将废塑料通过物理法或化学法加工成再生塑料具有更大的可持续意义。再生塑料不仅减少了化石资源的消耗,其加工过程的碳排放也少于生产原生料的过程,具有天然的绿色溢价。Nature Climate Change上有研究发现,塑料回收过程本身产生了49 MtCO2e,但如果考虑用回收材料替代高碳原生塑料生产,则回收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降至-67 MtCO2e,产生一定的降碳效果[6]。

塑料的再生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效益。根据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预测,到2040年,塑料的循环再生每年可节省2000亿美元经济成本,并创造70万个净新增工作岗位[7]。发展以循环利用为核心的新塑料经济是大势所趋。

提高再生塑料比例为供应链绿色升级带来机遇

在新塑料经济的发展趋势下,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政策或目标加大塑料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处理力度,举措集中在提高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和再生塑料的使用比例,其中英国已经开始对再生塑料比例低于30%的塑料包装征税,从经济成本的角度推动塑料循环再生。

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塑料回收利用目标[5]

broken image

随着政策针对最终消费品的约束和引导,也出于社会责任、品牌形象的考量,可口可乐、雀巢、宜家、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知名品牌商相继做出响应,宣布将在产品中增加使用再生塑料。

据《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2021进展报告》披露,目前超过1000家组织机构签订了《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其中所有签署的品牌和零售商承诺到2025年,其包装中的原生塑料比例相较2018年减少19%,此外,全球63家品牌和零售商设定了自己的塑料回收目标[7]。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到2025年将使用100%的可回收包装材料,到2030年使用50%的回收材料来制作瓶罐;联合利华作出全球承诺,到2025年将原生塑料的使用量减少一半,并在产品包装中至少使用25%的再生塑料。

面向消费者、具有较高行业影响力的品牌商提出了提高再生塑料比例的目标和需求,也意味着位于供应链上游的塑料生产供应商们将对此做出响应,新的塑料回收利用产业链将帮助塑料经济形成闭环,实现绿色转型和效率升级。

broken image

塑料回收再生产业链

新塑料经济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针对“双碳”目标提出了1+N政策体系,起纲领作用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将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工作,强调加强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协同政策则提出了更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此外,处于塑料行业上游的乙烯也可能将在十四五期间率先被纳入碳市场,碳成本的介入将进一步推动具有降碳作用的塑料再生产业发展。可以说,从顶层设计、行业政策到市场机制,均对发展新塑料经济指引了方向。

broken image

塑料循环再生助力中国低碳转型[8]

根据《中国塑料的环境足迹评估》报告,通过对塑料的全产业链管理,加速发展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新塑料经济模式,“十四五”我国可累积减少传统化石基塑料消费1180万吨,避免塑料焚烧620万吨,节省原油2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亿吨。综上,以循环利用为核心的新塑料经济将在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向新塑料经济模式转型的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辅助自身碳管理工作的开展,在线核算产品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碳排放,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及披露,实现对塑料制品供应链的数字化管理。

中创碳投基于海量行业数据积累,根据相关核算及评价标准,自主研发的企业碳管理服务平台——碳e管,能够围绕碳核算、碳资讯、碳教育、碳市场、碳足迹、碳中和六大主题,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全场景、一站式的碳管家服务。

▼长按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即可前往碳e管产品详情页了解产品。

broken image

参考文献:

[1]李欢等. 我国塑料污染防治政策分析与建议. 环境科学, 2022

[2]Elhacham E, et al. Global human-made mass exceeds all living biomass. Nature, 2020

[3]周杰等. 中欧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MIX-UP助力实现“碳中和”. 生物工程学报, 2021

[4]CIEL.Plastic&Climate:The Hidden Costs of a Plastic Planet. 2019

[5]倪吉.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21

[6]ZhengJJ,SuhS.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global carbon footprint of plastics.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9

[7]MacArthur Foundation & 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The Global Commitment 2021 Progress Report. 2021

[8]落基山研究所(RMI). 《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化工零碳之路》. 2022

[9]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中国塑料的环境足迹评估》. 2020

订阅
上一篇
国内碳市 | 上海碳价突破新高 
下一篇
  连续监测方法能否助力全国碳市场,有效提升排放数据质量?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