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碳市 | 上海碳价持续上行,突破新高!
全国配额成交情况
- 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60吨,总成交额10.6万元。挂牌协议周成交量1860吨,周成交额10.6万元,本周五收盘价为57.60元/吨,本周无大宗协议交易。
- 截至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89亿吨,累计成交额81.80亿元。
- 全国碳市场本周交易持续低迷,碳价小幅波动,最终碳价较上周相比下跌0.5%,碳价自57.90元下跌至57.60元。本周线下无交易。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57.00元,最高为58.00元。
- 本周线上成交1860吨,较上周线上成交量相比大幅增加。
广东配额成交情况
- 广东碳市场本周碳价呈现上涨趋势,最终碳价较上周相比上涨7.4%,自66.80元上涨至71.72元。线下产生2笔交易。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65.10元,最高为74.00元。
- 线下成交价最低为66.00元,最高为68.00元。
- 线上成交总量为9.4万吨,交易量相比上周增加37.0%。
- 线下成交总量为61.8万吨,交易量相比上周大幅增加。
湖北配额成交情况
- 本周湖北碳市场碳价小幅波动,周末最终碳价较上周上涨0.4%,自48.00元上涨至48.18元。线下无交易。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46.01元,最高为51.49元。
-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为5.4万吨,交易量相比上周减少36.5%。
上海配额成交情况
- 上海碳市场本周活跃度提升,碳价持续上涨,价格突破新高,达到56.37元,最终碳价与上周相比上涨12.5%,自50.10元上涨至56.37元。线下无交易产生。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50.32元,最高为56.37元。
-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为2万吨,交易量相比上周大幅增加。
北京配额成交情况
- 北京碳市场本周无交易产生。
天津配额成交情况
- 天津碳市场本周产生1笔交易,呈现上涨趋势,最终碳价较上周相比上涨5.0%,自25.98元上涨至27.27元,成交量为7168吨,线下无交易。
深圳配额成交情况
- 深圳碳市场本周线上交易活跃度相较于上周有所提升。
- 产品SZEA-2015线上成交3笔,碳价较上周相比下跌11.2%,自7.88元下跌至7.00元。线下产生1笔交易,成交价格为5.08元,成交总量为1.0万吨。
- 产品SZEA-2016线上成交2笔,碳价较上周相比上涨21.0%,自4.82元上涨至5.83元。线下成交2笔交易,成交价格最低为3.71元,最高为4.08元,成交总量为4万吨。
- 产品SZEA-2017线上成交2笔,碳价较上周相比上涨21.0%,自4.20元上涨至5.08元。
- 产品SZEA-2018线上成交3笔,碳价较上周相比下跌0.8%,自6.00元下跌至5.95元。
- 产品SZEA-2019线上成交1笔,碳价较上周相比上涨10.0%,自7.57元上涨至8.33元。
- 产品SZEA-2020线上成交3笔,碳价较上周相比下跌10.9%,自4.78元下跌至4.26元。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4.26元(产品SZEA-2020)。
- 线上成交价最高为8.07元(产品SZEA-2015)。
- 本周成交总量为8.4万吨,线上共成交3.4万吨,较上周相比大幅增加。线下成交总量为5万吨。
重庆配额成交情况
- 重庆碳市场本周碳价呈现下跌趋势,最终碳价较上周末相比下跌2.4%,自40.79元下跌至39.83元。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37.99元,最高为39.83元。
- 本周无线下交易产生。
- 本周线上成交总量为6万吨,交易量相比上周大幅增加。
福建配额成交情况
- 福建市场本周碳价呈现上涨趋势,较上周周末价格相比上涨23.6%,自17.52元上涨至21.66元。
- 线上成交价最低为19.27元,最高为23.32元。
- 线下无交易
- 本周线上成交7295吨,较上周相比大幅增加33.3%。
CCER成交情况
本周CCER成交总量为33万吨,相比上周成交总量大幅减少17.5%,本周天津、四川、上海、深圳产生交易,其余试点本周无CCER交易。
从开市以来累计成交量来看,上海CCER成交量位于第一位,远远高于其他试点,广东位于第二位,天津位于第三位。
绿色金融市场
1、我国绿色贷款存量规模居世界第一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増长33%,存量规模居世界第一。2021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达1.1万亿元。
2021年,人民银行创设推出两个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鼓励社会资金更多投向绿色低碳领域。一是碳减排支持工具,另一个是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截至目前,人民银行通过两个工具分别支持金融机构发放贷款2308亿元、134亿元,其中碳减排贷款带动年度碳减排478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人民银行表示,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2、兴业银行落地江西省首笔林业碳汇账户质押贷款
兴业银行南昌分行对接江西丰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林业碳汇项目,聚焦江西省的森林资源,与环境交易所联合为企业提供融资方案,将企业在环境交易所的林业碳汇账户进行质押,有效盘活企业的林业碳汇资源,最总成功落地江西省首笔CCER项目碳汇贷。
3、绿色金融出圈,标准和工具齐“上新”
“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一跃成为年度热词,绿色金融也随之出圈。央行主动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美财政部联合牵头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指定G20首个关于可持续金融的框架性文件《可持续金融路线图》;与欧方推动绿色分类标准可比、趋同,共同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降低绿色资金跨境流动成本,为形成国际一致的绿色金融分类标准打下基础。同时近期作出“年终总结”,2021的工作重点和亮点包括: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稳妥推进重点集团、大型企业风险处置;正式发布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受理金控公司设立申请;“跨境理财通”试点,债券通“南向通”落地;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加快推进冬奥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等。
4、成都银行成功发行3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
3月10日,成都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3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金融债券,期限3年,利率2.95%。募集资金将用于发放绿色减碳项目贷款。成都银行重点储备了新能源公交车、垃圾发电类、固体废物利用类、污水处理类、城镇供水类等绿色信贷项目。
5、贵州银行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业务落地
贵州银行为贵州鸭溪发电有限公司办理了以碳排放配额质押的5900万元授信,实现贵州银行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业务落地。该笔贷款是贵州银行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也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一招。
数据来源:各试点碳市场交易所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
*本网站由中创碳投建立,网站中所有资料均为中创碳投收集整理,未经许可,任何企业、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网站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