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观点 | 绿证交易将何去何从
背景: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132号)(以下简称《通知》),拉开了我国绿证交易的序幕。《通知》提出“自2018年起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2018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征求《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意见的函(发改办能源〔2018〕1109 号)完善了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绿证强制约束交易的构想。历经多次征求意见,配额制最终却没有落地,取而代之的是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下称“消纳机制”)的出台。而消纳机制仅将绿证自愿认购作为完成消纳责任的一种方式,并未提及绿证强制约束交易。本文将为各位辨析自愿认购与强制约束交易的区别、梳理绿证自愿认购市场的交易现状并展望自愿与强制两个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此“绿证”非彼“绿证”
消纳机制在正式出台之前曾发布过三次征求意见稿,其中对于绿证的设计也发生过多次更改,令许多人对绿证的概念产生了不少疑惑。事实上,绿证自愿认购交易与绿证强制约束交易的政策定位不同,是两个市场。具体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对绿证的定义、交易方式、成交价格、补贴处理机制等。
(1)对绿证的定义
自愿认购交易机制中的绿证是指向陆上风电与光伏发电(不含分布式发电)企业上网电量颁发的电子凭证;强制约束交易机制中的绿证是指向水电电量核发可再生能源绿证,向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核发非水电绿证。
(2)交易主体
自愿认购交易机制中的供给方是陆上风电与光伏发电(不含分布式发电)企业,需求方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等;强制约束交易机制市场中的供给方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与持有绿证的配额义务主体,需求方为无法满足配额制考核的配额义务主体。
(3)价格与补贴
两种交易机制中绿证价格均由市场决定,不同之处在于自愿认购交易的价格不得超过其补贴强度,而强制约束交易的价格没有上限。自愿认购绿证在交易之后不再享受补贴,强制约束交易绿证在交易后仍可享受补贴,但要按等额替代的原则扣减其绿证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纳入补贴目录的项目,绿证交易后是否仍享受补贴决定了出售绿证的成本。在强制约束交易市场中,由于出售绿证后仍可以享受补贴,所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能够接受很低的成交价格。在自愿认购市场中,绿证一经出售就不能再享受补贴,使得绿证交易产生了机会成本。因此在自愿认购市场中,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期望绿证收益能够弥补放弃的补贴,导致价格难以随供需调整,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市场的活跃度。
绿证自愿认购市场的交易现状
根据绿证认购平台交易数据,自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风电绿证成交均价180.6元/个,光伏绿证成交均价669.5元/个。两种类型的绿证在绿证市场没有本质区别,但成交价格悬殊且分别接近于其平均补贴强度。这说明自愿认购市场环境尚不成熟,绿证的成交价格主要取决于补贴强度而非供需关系。

图:绿证历史交易数据
从交易量来看,风电绿证成交量约占风电绿证核发量的0.14%,光伏绿证成交量占光伏绿证核发量的比例不足万分之一。绿证自愿认购市场呈现出供给远大于需求的现状,但成交价格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主要有两点原因:
(1)供给侧出售绿证的机会成本较高;
(2)市场需求太小不至于引起供给侧的价格竞争。
绿证自愿认购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目前成交的绿证绝大部分都是由企业购买以履行社会责任,比如苹果中国购买了3000个绿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购买了2828个绿证。现阶段绿色消费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社会公众及企业对绿证的认购潜力仍需进一步发掘。
对绿证交易的展望
在文章“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到消纳机制”中曾预测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规定市场主体可以通过购买绿证完成消纳责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绿证自愿认购交易。然而除了消纳机制,还有许多因素会影响绿证自愿认购市场的发展趋势,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存在以下几种可能:
(1) 如果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拖欠问题解决方案不明朗,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有可能会为缓解现金流压力而降低价格预期,从而增加市场有效需求,促成一定的交易规模;
(2)即便消纳机制的实施能为绿证自愿认购市场创造一定的需求,由于绿证的同质化属性,对于纳入补贴目录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机会成本较高的光伏绿证也难以具备价格竞争力;
(3) 对于实现平价上网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由于不需要补贴,出售绿证没有成本。大规模的平价上网项目核发绿证后,或将对自愿认购市场中纳入补贴目录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造成冲击。
虽然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时代正逐步到来,缓解了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扩大的趋势。但仅靠“消纳机制+绿证自愿认购交易”机制能否激发足够的需求潜力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仍不明确。2019年10月22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与自愿绿证认购政策研究及技术服务项目》发布中标公告,项目目标中提出要研究分析减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资金需求的方法,探索提高自愿绿证认购量的市场化方式。可以预见,绿证自愿认购交易机制将在核发范围、价格体系、交易方式、与补贴的关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以形成完备成熟的市场机制,达到政策设立之初的目的。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已经被消纳机制取代,绿证强制约束交易作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配套机制,在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但在2019年8月22日,国家发改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3836号(工交邮电类421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到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绿证强制交易工作开展力度。这也许是绿证强制约束交易 “卷土重来”的信号,强制约束交易又将如何与现有政策体系有序协调以形成合力,对政策制定者而言任重而道远。